【财新网】(记者 张帆)“科斯强调中国需要一个自由的思想市场,是因为他看到中国创新乏力的症结所在。科斯的提醒非常重要:中国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增加和培育社会的宽容度,必须扩大思想市场的自由。”9月3日,经济学家周其仁在腾讯思享会上,这样评价刚刚去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
周其仁说,科斯本计划今年10月造访上海,他非常热爱中国,却从没来过。2008年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讨论会”,是科斯用他的诺贝尔奖奖金独自支持的,他致闭幕辞的最后一句话是“中国的奋斗就是世界的奋斗”。他对中国的变革寄于很大期望。
科斯的最后一本著作是跟王宁合作的《变革中国》,作为“财新图书”之一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梳理了中国整个改革过程。周其仁特别提出,该书最后一章节说到中国下一步,因为劳动力成本在提高,一定要走提高生产率这条路线。生产率要提高就要有想法。什么叫创新?创新不是仅仅限于一个领域,而是社会氛围的产物,让人们百无禁忌地往一切方向去探索。中国下一步要走生产率主导的提升路线,不是靠低成本优势在全球立足。他提出思想市场非常重要,要有活跃的想法。如果这方面的管制不当,对中国的下一步发展会有严重的障碍,这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结论。
周其仁说,“思想市场”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科斯1974年的一篇论文。1973年美国经济学会组织了一个专题讨论:“第一修正案的经济学”。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关于言论自由。言论自由跟经济学有什么关系?美国经济学会专门组织了一场讨论,科斯有一篇论文交给讨论会,其题目是《商品市场和思想市场》。科斯挑战了美国主流社会这样的一个悖论:思想市场是高尚人士从事的活动,应该有足够的自由,商品活动等而下之,里面充满了卑劣的利益诉求,所以恰当的给予管制是应该的甚至是必要的。科斯就挑战这个想法,认为这两个东西没有什么不同。第一,思想市场由很多个人想法推动,很多人发表的言论不管是怎么声明为了全人类和全社会,实际上是表达他个人的想法,跟一个商品者要表达的东西没有什么不同,在道德上没有高下之分。第二,他认为这两个市场里既有需要管制的内容,也有需要减少管制的可能。到底是什么领域要加强管制什么领域要减少管制,科斯一贯的立场是依成本而定,管制需要花代价,允许市场、产业、产权发挥作用也要有代价,就是比哪个代价低,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了人们的制度选择。
科斯为什么特别强调中国要有思想市场?周其仁认为,可能他看到中国的改革,因为我们的经济改革走在前面,经济领域的自由度比较大,但在法律、政治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在这种偏差的情况下,他提出中国需要一个自由的思想市场,是针对中国的情况。而周其仁表示他个人的理解是,中国在商品和思想两个市场的自由度上,要注意扩大思想市场的自由。
“看这一波中国的出口下降,越南和其他国家在出口市场的增幅明显增高。我们这一波优势已经显著收敛,中国下一步走什么路?要知道增加工资没什么关系,只要生产力比工资涨得快就不怕。重要的是怎么让生产率提高?靠科技创新。但什么叫科技创新?要科学革命。”周其仁说,如果一个社会里没有思想的自由,指望想出新技术是不可能的。不过,蛊惑人心、胡说八道怎么办?这就回到1973年科斯的论文,是不是百无禁忌要考虑,但这里面要找到平衡点。
周其仁表示同意科斯的观察,中国总体来说是仿照性经济。但模仿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必须为下一阶段做准备。科学技术创新的兴起需要有宽容的思想环境。中国的创新发展要增加和培育社会的宽容度,没有宽容度、没有思想市场的自由,在创新上是难以领先的。这点科斯的提醒非常有道理。
中国是否已经有一个思想市场?周其仁说,按我的观察,这个市场早就有,但是否高度合法,能否吸纳到体制里,成为得到法治保护的思想市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这是一个难题。最大的问题不是中国人没有想法,没有讨论问题的习惯,而是过去多年习惯的思想管理模式如何与今天的实际情况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