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养老并轨 提高农村养老待遇”
目前,中国社保体系“碎片化”严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最高,远远高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而近年来新推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则更低。养老待遇因城乡和身份不同而差距悬殊,广受诟病。随着经济放缓和通胀持续,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还能养老么?
此前的8月5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高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历史形成的,应当改革,并最终实现“并轨”。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了六十多年的退休制度,必须“循序渐进”,很难有具体的时间表。
卢海元提出,中国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等不同群体的养老金并轨也可通过建立类似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制度来实现。中央确保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基础养老金,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可依本地财力适当增加地方基础养老金,实行差异化管理。
他认为,人均1000元的养老金具有可行性。目前,城镇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经历了连续九年的提升,目前人均每月恰好约1000元。上述设想其实是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同步建立人均每月约1000元的基础养老金,目标是加快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基础养老金制度。
同时,公务员养老并轨后,现行退休待遇与全国统一基础养老金的差额,可通过建立具有弹性的地方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来解决。
在卢海元看来,该方案具有制度弹性,比较适应中国国情。按上述方案统一全国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后,可再依据“限高、提低、稳中”的原则,逐步提升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养老金。
据卢海元介绍,2007年,中国最初研究制定新农保政策时,基础养老金之所以确定为每月55元,依据就是略高于2006年的农村低保标准。自2009年新农保试点启动以来,一些地方农村基础养老金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但是,考虑到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因素,他建议,全国城镇社会养老制度并轨前,中央应尽快提升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在农村最低保障标准已提高到年均2300元的情况下,或许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左右比较合适”。
在他看来,这个改革设想其实是化繁为简,兼顾了中国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将加快中国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的步伐。“只要加快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城乡统一的中国特色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