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两个巨人的故事

2013年09月08日 19:42 来源于 《财新周刊》
印度以通货膨胀为代价保经济增长,中国对土地泡沫过分依赖,都是危机酿成的最好例子

新一轮金融攻击已近

  金融市场往往会走极端,从而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波动性。随着中国和印度市场星光黯淡,投机者会对他们虎视眈眈,伺机发动攻击。随着普通投资者撤离金融市场并接受损失,投机者可以从恐慌中获利。世界各地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投机社群。他们需要烹食越来越多的大鱼。而中国和印度恰似待售的大鱼,因此他们可能会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中锁定中印,牟取暴利。

  印度经济较中国更加脆弱。相对开放的资本账户使其货币成为众矢之的。货币攻击如此来袭:当其货币贬值催生高通货膨胀率,后者让更低的汇率水平看起来更合理,从而为新一轮金融袭击提供了条件。印度政府已下令减少印度国民被允许的资本流出量。由于大量热钱存留于印度,而不被限制外流,印度的货币依然脆弱。尽管印度央行试图捍卫本国货币,但其能力有限,有心无力。卢比将很可能继续下跌。

  中国的资本账户是封闭的。这使得货币袭击变得十分困难,但是投机者仍然有机可乘。中国每年通过“灰市”的资本外流可达数千亿美元之巨。通过澳门洗钱,从而让资金外流,这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更多的机会仍在显现——通过培育更大的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

  理论上,NDF市场就像是个博彩市场,交易双方无法在其他地方对冲其头寸。但现实中并非如此。在NDF市场上,交易者很可能可把在岸人民币转化成离岸人民币,反之亦然。他们一直如此套取价差。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与官方人民币汇率和NDF市场价格之差相关。中国也一直在间接地利用外汇储备捍卫其货币。由于NDF市场规模与中国外汇储备相比仍然较小,危险目前还不是很大。但随着时间推移,NDF市场可能变得足够大,以至于威胁到外汇储备。到那时,货币袭击便有机可乘。

  目前,中国在海外上市的股票是众矢之的,尤其是中国的银行股已相当脆弱。随着土地泡沫破灭,大量的不良贷款将浮出水面。如果政府不采取快速行动来补足银行的资本,中国的银行股价格可能会像2008年美国银行股那样崩溃。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速度会影响潜在的针对中印的金融攻击。如果美联储9月下旬宣布每月减少1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量,这将对印度货币和中国银行股产生较大冲击。若其宣布每月减少50亿美元,较严重的后果将会延迟出现。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