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记者 覃敏
在国务院“年内发放4G牌照”的尚方宝剑之下,中国移动4G招标接近尾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4G试验网建设趋紧,似乎,4G时代已呼之欲出。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4G到底是将改变运营商的命运?还是将运营商陷入更无望的境地?针对这一话题,财新记者专访国际咨询机构威普咨询全球副董事侯成芬。她认为,就海外先行者近年来通过4G网络所实现的初期收益看来,4G能够有效提升运营商的盈利水平,继而成为移动运营商扩大业务规模的重要手段。在4G时代到来之际,运营商单纯做好智能管道也会有不错的盈利,当务之急是尽力做大“数据流量”这块蛋糕。
财新记者:从全球来看,现在4G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侯成芬:4G在全球范围内仍是刚刚兴起,但是北美、日韩等地区的一些运营商已经快速跨越市场导入期,迎来用户激增阶段。
截至2012年底,全球已有67个国家、163个LTE网络商用化,用户数突破7000万,用户增长率高达611%。我们预计,2013年,LTE用户将突破2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LTE用户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态势,北美与日韩覆盖了全球9成以上LTE用户。
财新记者:在TD-LTE独立组网、FDD LTE独立组网以及TD-LTE\FDD LTE融合组网三种建网模式中,运营商如何选择?
侯成芬: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运营商尤其是北美还是以FDD LTE独立组网为主。选择TD-LTE独立组网的运营商还是比较少,除了中国移动,其他运营商大多规模较小;选择融合组网的运营商也不多,考虑到频谱的使用,选择混合组网模式的运营商呈增长趋势,未来,东南亚地区譬如泰国、越南等可能会有几十个运营商考虑融合组网,北欧也会有八九家运营商采用这种模式。
财新记者:业内有人援引韩国运营商商用4G之后盈利状况继续恶化的例子,称“4G并不能为运营商带来乐观的收入”。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侯成芬:这是一种短视的看法。一方面,运营商在4G建网、维护等方面的投资很大,且现在还在不断的进行投入以优化网络;另一方面,电信业务讲究的是规模效应,现在4G才刚刚商用,用户规模有限,自然不能够带来足够多的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3G无法承载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无法满足用户对数据的体验要求,而4G比3G的单位数据成本更低,相信随着4G用户的规模化发展,4G将为运营商带来不错的收益。另一方面,3G和4G竞争的实质是网络竞争,竞争应对亦是运营商4G战略选择的重要决策要素。
财新记者:从网络承载量角度,国内曾有教授指出,3G\4G\5G等技术将运营商陷入一轮又一轮的大投资当中,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增长给网络带来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借力固网宽带、发展Wlan。你怎么看?
侯成芬:我们先来看看Wlan的发展状况。三大运营商建设3G网络的同时,也建了不少的Wlan热点,尤其是中国移动,希望借Wlan弥补TD-SCDMA的劣势,建了至少上百万个Wlan热点。但是,Wlan的分流尚比较有限,多数用户还是集中在3G(或2G)网络上。
实际上,运营商发展Wlan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网络覆盖问题,毕竟Wlan是建立在固网宽带基础之上的,移动性有待考量不说,实现无缝覆盖需要的成本也比较大;一个是收费问题,三大运营商的Wlan大多是免费推广,至今还没有找到较好的商业模式。
财新记者:具体来说,4G能够为运营商带来什么?
侯成芬:从数据流量消费角度来讲,LTE显著地刺激了用户数据流量的使用,用户每月平均流量相比3G 增长一倍。随着用户由3G 向4G 的迁移,LTE将逐步成为数据业务承载的主体,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韩国,2012 年韩国LTE总流量全网占比由年初的12%增长到58%。
从ARPU(即每用户平均收入)值角度来看,各大运营商商用LTE后,ARPU整体表现出上升的态势。以韩国为例,2012年,韩国运营商LGU+和KT推出LTE 后,综合ARPU 值分别提升了22%和6.5%,数据流量的ARPU持续上升缓解了“语音ARPU带动整体ARPU下滑”的趋势。
除此之外,LTE推动了视频(直播)和游戏等高流量应用的普及和使用,有效推动了行业应用(如移动医疗)或云服务的创新,以及未来还有机会为运营商带来更可观的收益。
财新记者:LTE商用之后,运营商采取了哪些市场策略吸引4G用户?
侯成芬:从全球各家商用LTE的运营商来看,关键的市场策略主要包括资费、终端以及应用三个层面。
首先是用合理的资费设计来吸引用户多用数据、多用4G。整体来看4G资费设计有三大特点:一是资费优惠。LTE业务虽然具备更优质的客户体验,但资费套餐的溢价不利于用户的快速增长,大部分运营商LTE的单位资费水平基本与3G持平,甚至会略低于3G资费;二是和3G不限量套餐相比,LTE资费套餐都设定月流量封顶限制,通过刺激用户扩大流量使用来提升数据ARPU;三是迎合智能终端的普及,多设备共享的4G流量套餐非常普及。比较激进的运营商如Verizon,它的“Share Everything”套餐里语音、短信无限使用,只对不同流量进行收费,并支持多设备流量共享。
其次,丰富LTE终端品类是加速LTE推广和普及的重要手段。以Verizon为例,在商用4G不到4个月即推出CDMA/LTE双模双待手机促进用户向4G迁移。之后,Verizon针对4G的终端数量和型号都日趋丰富。今年年初,Verizon停止了仅支持CDMA网络的终端发售,主推同时兼容LTE和CDMA的终端设备,以加速用户向LTE的迁移。整体来看,多频多模兼容性强是4G终端的主要特征,这一点与3G时代不同。
最后,丰富的4G应用也是推动LTE普及的重要驱动力。为培育LTE产业,Verizon建立LTE产品创新研发中心(孵化器),并募集13亿美元资金支持创业型公司开发4G业务,推动基于4G网络的个人及行业应用创新。
财新记者:4G商用之后,运营商如何协调2G\3G\4G网络的业务及投资?
侯成芬:一般而言2G主要承载话音、短信业务等基础业务。3G主要承载手机终端的移动数据业务,并承载部分话音业务。4G主要承载高速数据业务,后期承载话音业务功能。在混合组网的LTE建网方案下,低频段FDD主要用来实现数据基础覆盖,而TDD通过异频组网,实现深度覆盖。
财新记者:4G时代,运营商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侯成芬:现在,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方面,有三种常见模式:自主研发(如国内运营商的基地模式)、投资或并购OTT企业或与OTT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目前来看,后两者是更为有效的移动互联网创新模式。
实际上,如果运营商能够做好智能管道和流量经营,也可以有不错的盈利。运营商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刺激用户使用流量、优化计费模式和完善智能管道,做大数据流量这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