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见习记者 周天)近日,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下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中西部外出农民工正在从东南沿海回流,并集中流向中西部中心城市。同时,中国制造业中流动人口占比正在快速下降。
《报告》指出,近年来,珠三角等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明显降低”。目前,全国2.36亿流动人口中,“80后”“90后”已过半。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部沿海地区2010年新生代流动人口份额为23%,比2005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不过,东部沿海地区该比例则由2005年的20%提高至2010年的22%。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3月,外省流入江苏的人口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38.3万人,减幅为5.2%。同时,西部地区省内流动人口总量为959万,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17%。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选择留在本省内就业居住。
30多年来,东部省份制造业一直是吸纳流动人口最多的行业。2012年,东部省份制造业工人中,流动人口占到41.7%。但《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中,流动人口占比为40.4%;到2011年,该比例下降到37.3%,2012年则继续降至35.2%,可谓“快速下降”。
《报告》分析称,东部地区制造业工人的减少与农民工向中西部回流具有一定关系。同时,中西部主要城市群中,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将不断上升。
《报告》显示,201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等四大城市群,吸纳了全国流动人口的45%。而中西部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则吸纳了9.4%的流动人口。
报告还透露,2005年,中西部城市群仅吸纳了全国流动人口的7.6%。与2005年相比,2010年吸纳流动人口比重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预计今后该比例将继续上升。《报告》还预测,到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规模将过亿。
《报告》认为,近年来,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出现人口回流,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制造业外迁比较明显;同时,由于外需萎缩和国家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中西部转移。
《报告》建议,面对劳动力回流,中部省份应抓住机遇,实施以劳动力资源优势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把人留在本地城市”,通过“以劳引资”,延续人口红利,承接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同时,西部身份则应将分散人口向区域内城市集中,发展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