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6:学习“里根经济学”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1年-1989年执政期间,推行“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造就美国上世纪80年代后的经济持续繁荣,影响深远。
里根上台前的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如何走出凯恩斯主义难以克服的困境?里根采纳了“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其核心是“拉弗曲线”:通过减税刺激经济,不仅使企业和个人受益,而且带来税基的扩大,进而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可持续地增长。
里根在1981年2月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主要内容是:1)削减财政开支,减少财政赤字,至1984年实现预算收支平衡。2)大规模减税,三年内减少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实施加快成本回收制度等税收优惠。3)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4)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目前虽然没有陷入“滞胀”,但其两难处境却颇为类似:压通胀则经济下滑,刺激经济则通胀加剧。可以说,“里根经济学”是“克强经济学”的宝贵教材。
以行为本
综上所述,“克强经济学”目前还只是个内涵不断丰富的概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试错、修正。就笔者期望而言,“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是“去杠杆化”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降低“去杠杆化”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必须以新的增长动力来对冲:适度放宽房地产调控、推进新型城镇化。但是,“克强经济学”的真正看点在于如何通过体制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红利,要做到这点,有必要借鉴以减税和放权为核心的“里根经济学”。
管理大师德鲁克有句名言:“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克强经济学”而言,这句话同样值得观察家们铭记于心。
作者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