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实习记者 王珏)“中国第四季度汽车行业有两大趋势:一是短期销量平稳上升,价格稳定,下半年利润会超预期;二是行业内SUV、经济型轿车明显获得市场份额。” 瑞银证券中国证券研究主管、亚太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侯延琨在9月11日下午秋季媒体见面会上向记者表达了以上观点,他还表示,“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将进入微增长时代”。
候延琨介绍,现阶段对乘用车销售增长预期为15%,商用车为10%,全行业约为10%的增长。现在看来这个数字偏低,8月份出现历史最高的单月销量130万台,明显超预期。即使预测11%的全年增长,或仍然偏低。
他认为,目前销量走势强劲的原因在于:一、今年春天后经济明显企稳,宏观环境非常稳定,有利于刺激贵重消费品购买。过去两年销量滞后从今年开始释放出来;二、去年第四季度受钓鱼岛事件影响,基数非常低,今年同比增长20%也不足为奇,总体来说全年增长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字。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价格、销量在8月份明确企稳,上半年打折促销是重点,8月份开始,促销明显减弱。9月份作为新车上市高峰期,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汽车行业和汽车公司的利润下半年还会超预期。上半年截至目前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状况:汽车企业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上半年一些表现好的公司有30%、40%的增长,表现不好的公司下滑、持平的状况都有,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公司新产品推出比较及时,擅于把握机会来获得市场份额。
候延琨认为,以雅阁、君悦、凯越、帕萨特为代表的中级轿车市场份额下滑明显,SUV和经济型轿车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第二次购车比例已经达到了40%。“那些2004年、2005年买雅阁的人现在会选择买高端SUV或豪华车,所以造成豪华车和SUV的销量明显上升。”
另一个导致经济型轿车上升的原因是,消费需求向内陆转移。中国现在汽车销量增长主要来自河南、广西、湖北、江西等内陆省份,浙江、上海、山东、广州、辽宁等沿海地区都在负向增长,明显失去市场份额。内陆省份消费特点是以买经济型轿车为主,由于这些地方人均收入偏低,买经济型车的比例会比较高。
对SUV在中国的高速增长,候延琨表示不无忧虑。他解释,中国SUV的销量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状况,中国石油进口比例为50%,现在SUV销量占总销量的17%,这与世界上SUV销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数字是一样的,日本、韩国SUV销量分别占5%和6%。“美国SUV的销量80年代早期占1%、2%的比例,一直到2004年达到20%的销量,2004年到现在美国的石油价格涨了两至三倍,所以美国SUV的销量总比例从20%跌到现在15%左右,这是一个现象,所以我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其实不应该卖这么多的SUV。”
候延琨认为中国是否会进入“微增长”,取决于限购的速度,地方政府对限购的容忍程度,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发展程度。
“北京的每公里汽车密度是550台,香港是300台,上海约为北京的一半。在香港一年开3000公里的车,北京每年开一万公里的车,比香港密度高一倍,比香港道路使用时间高三倍,所以北京一定会出现大拥堵。”
他接着表示:“同理可以推算中国所有城市的车辆每公里普及率。再过几年一些城市也会和北京一样拥堵。中国市政建设的增长率每年为2%到3%,再投固定资产投入都用于高铁和高速公路,市内建立交桥并不容易。”
中国目前汽车保有量约为一亿辆,以一年卖2200万辆计算,四年后不计入被淘汰车辆数目,中国汽车保有量将翻一倍,现在是10%,四年以后是20%,这相当于全中国都会被堵死。2015年将成为一个分水岭,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都会变的比今天的上海要堵,有四分之一城市会达到今天北京的水平,这也是政府不得不开始着手实施限购的一个原因。”
“当然也可以依靠大家用车习惯的转变,市政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来支持这种转变,从而改善道路拥堵的状态,但我认为目前来看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