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信托回报率下降已成趋势

2013年09月15日 15:54 来源于 财新网
信托行业规模在向10万亿进军的同时,产品回报率下降也已经成为明显趋势。多位业界人士指出,在环比增速放缓、信托收益率走低的大背景下,信托资产在寻找新的投资标的

  【财新网】(记者 刘卓哲)“信托的规模已经做到了10万亿了,我感到很高兴。但我认为这个规模并不是顶峰,未来信托业还有新机会。”老牌信托公司——新华国际信托董事长翁先定9月14日在2013年信托业高峰论坛上说。

  中国信托业年度报告(2013)发布会暨中国信托业高峰论坛于9月14日在北京举行。在媒体见面会以及下午的高峰论坛上,信托公司的高管就信托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的环比增速放缓的原因以及未来的信托投向改变等问题做了解读。

  十万亿之后还有机会

  根据信托业协会最新的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达到9.45万亿。巩固了金融子行业中总资产规模第二的位置。“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信托发展太快了,过于激进。与其说信托发展太快,不如说保险行业发展太慢了。”华融国际信托副总经理郭继平表示。

  虽然同比增速持续走高,但今年3月以来,信托规模环比增速却在放缓。兴业国际信托总裁林静指出:“2008年以来的房地产、矿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包括地方政府对于资金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相比于从银行贷款,信托融资相对便利,也就使得这几年信托成告诉发展的态势。”

  “而去年以来宏观经济发展的放缓使得基础产业对于融资需求走低,信托环比增速出现放缓是正常现象。目前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大约30万亿的规模,随着金融改革的进行,过去很多存款将会从银行体系脱离出来,变成可投资的资产,相信未来十年之内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规模至少可以翻一番,甚至达到80万亿的规模,放在这个背景下看,信托公司10万亿的资产规模绝对不是顶峰。”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秘书长李振华说。

  信托收益率走低探因

  信托业界的主流看法认为信托资产管理规模有望在年内突破10万亿大关,但信托收益率于今年年初以来开始走低却是不争事实。

  “如果从信托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信托是一个高回报却类零风险投资。过去两三年,房地产信托年化收益率可达12%甚至更高。而今年已经回归到9%上下。我认为这是信托收益率回归理性的过程,因为近乎于零风险却明显对应高出银行理财等收益率是畸形的状态。”郭继平说。

  “收益率下行我们认为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果,实体经济往下走的情况下,对资金的需求会减少,因为投资这块的收益率在下降,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下行。”长安信托总裁助理黄立军说。

  面对信托行业规模增长环比增速放缓且收益率走低的事实,信托的下一个投资领域来自何方,则是信托公司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家族式信托服务财富代际转移

  平安信托董事长童恺认为,家族式财富管理应该是信托创新的切入点之一。《2013中国信托业年度报告》数据统计,中国目前的财富管理市场已经达到七八十万亿规模。其中中国第一代企业家面临接班问题。尽管目前国内的财产登记、税收制度尚未完善,但已经有信托公司在探索家族信托。“家族式财富管理应该是信托公司一个很好的介入机会。”童恺说。

  同时,报告还指出,并购领域也是未来信托投资标的之一。中国企业产能过剩和结构优化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就是并购。“信托公司既可以协助企业客户并购,也可以是并购后进行经营管理,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兴业信托总裁林静总结。

  长安信托总裁助理黄立军认为挖掘民生领域也是信托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相关政策放开,具备资金实力的商业金融机构可以介入到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信托公司可以发挥一定作用。”黄立军说。

  北京信托认为,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土地流转类信托计划也为信托公司提供了一个方向。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金融机构新的机会。信托公司除了“输血”功能外,还可以承担优化投资管理的职能。北京信托等信托公司试水土地流转信托,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业用地、农村公共用地的经营使用权归集合信托计划,由信托公司经营管理,分配收益。

责任编辑:陈慧颖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