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普华永道预测中国将面临更多贸易摩擦

2013年09月16日 15:54 来源于 财新网
普华永道认为,中国制造商与出口商需要调整心态,更加积极地应对调查,并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结构,寻找突围策略

  【财新网】(记者 周群)普华永道9月16日发布的一项预测称,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针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其中,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救济案数量将会大幅增加,所涉及的金额也将再度走高。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共有21个国家发起针对中国的77起贸易救济措施,涉案金额达2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369%。同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近年来也逐步凸显。在2012年的贸易救济案中,有70.1%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有关,但涉及金额只占13%左右。

  普华永道中国国际贸易服务合伙人潘迪文表示,在经济不景气时,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显得最为严重目前反倾销与反补贴的举措正影响着中国光伏和电信产业,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其实远已覆盖其他行业,甚至所有的海外市场。

  潘迪文表示,贸易补贴不仅造成市场壁垒和行政滋扰,还导致利润侵蚀。面对贸易争端,中国制造商与出口商需要调整心态,更加积极地应对调查,并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结构,寻找突围策略。

  普华永道指出,目前中国制造商和出口商在面临贸易救济调查时,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是中国企业需要在有限的是时间内,全面准确地回复外国政府要求填写的相关问卷调查,这其中会涉及大量详尽的财务数据。如果其提供的数据存在不一致并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相关政府可能认为企业提供的数据不可靠,并且不采信这些数据。

  现场核查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另外一个难点。因为一旦企业被抽中问卷的核查,外国政府官员会在现场核查涉案公司提供的数据正确性和真实性。这时,核查前对数据来源、采集方法的梳理,以及核查现场对发生不一致的合理解释至关重要。

  普华永道认为,除了事后应对贸易救济调查,中国制造商和出口商应该在贸易救济调查发起前就倾销的风险进行自我评估、对出口环境与政策充分了解,主动调整商业模式并研究其他可能的出口模式。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部中国企业服务主管合伙人黄佳认为,低成本竞争优势对于中国而言已经过去,中国企业需要重新分析出口市场,制定产品战略,寻找更持续的竞争力,这才是应对贸易摩擦并维持出口市场份额的长期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