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曼德尔森:改革需要政治决心

2013年09月20日 09:23 来源于 财新网
称最关注三中全会是否在三大领域取得突破:国企改革、私有部门市场准入与金融市场改革
资料图:英国工党政治家曼德尔森。 DALE de la REY / 东方IC

  【财新网】(记者 李增新)9月17日,英国工党政治家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政治决心和凝聚力是推进改革的根本条件。对即将召开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他最关注国企改革、私有部门准入与金融市场改革领域会有哪些突破。

  9月17日和18日,曼德尔森在北京推广其自传《拯救工党:与布莱尔一起的峥嵘岁月》。他对财新记者表示,希望通过这本自传,让中国读者了解英国政治传统与现状,回顾中英关系在过去十几年间的历程,以及其自身曾担任的角色和采取的立场。“政治决心是改革的基础,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与言出必行的态度决定政党的存在和兴盛,这是我想传递的一个信号。”

  回顾起1997年协助工党党首布莱尔赢得大选,结束了此前18年的保守党政权,曼德尔森说,一个政党的兴盛需要三个要素:第一是要有明确的路线图和执政纲领,能够团结和凝聚党内力量;第二是要有立场鲜明、众望所归的领袖;第三是要体察民情、“接地气”,了解选民的诉求并为解决问题做出不懈努力,做出困难但正确的决定。特别是第三点,当今互联网科技革命和社交媒体大行其道,对政党的廉洁程度,执行力,透明度提出巨大挑战。“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大众的监督之下,并不是你希望人们怎么想,他们就会怎么想。”

  提到2010年工党在议会选举中落败,曼德尔森将责任归咎于“自满”(complacency)。执政久了,最初锐意进取的精神渐渐为自满所侵蚀,一旦以为“一切照旧”就能混日子的时候,选民们迟早会想,“也许换一个政党(执政),至少也不会比现在差。”就像上世纪90年代,英国现在也需要一个“新工党”。

  谈到自己将来的抱负,59岁的曼德尔森说,“我自认为还算年轻,还能跟得上年青一代的思想,作为政治家,我不会停止为实现工党复兴而努力。”

  曼德尔森说,政治决心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经济改革的基础,这同样适用于中国。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他最看重三个领域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怎样打破国企垄断;私有部门市场准入如何放开,允许包括外资在内的投资者进入当前的限制和禁止行业;此外,金融市场改革是英国金融机构最为关注的领域。

  “我对中国的改革前景持乐观态度,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外资、中国的民营企业,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中国领导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曼德尔森说。

  曼德尔森1953年10月生于伦敦,毕业于牛津大学。1975年,他任英国工党宣传和通信部主任。1992年,他是英格兰东北部工业城市哈特尔浦的工党议员。在布莱尔任首相期间,他先后担任不管部大臣、贸易及工业大臣,北爱尔兰事务大臣。

  他于2004年离开英国,任欧盟贸易专员。至2008年间,他参与了多个国家贸易协议的谈判,并领导了欧洲与世贸组织在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谈判。

  2008年他回到英国,任布朗政府的商业、创新与技能大臣和副首相。2010年离任后,曼德尔森组建了总部设在伦敦的咨询公司——国际策略咨询。2011到2012年,他出任世界经济论坛未来政府全球议程理事会主席。他是全欧智囊团、政策网络主席和瑞德集团的董事长。

  对曼德尔森的专访,将于近期在财新网“精英访谈”栏目全文刊出,并在视听频道辅以现场视频。

责任编辑:李增新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暂无排行数据!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