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杨秋波)业内呼唤已久的光伏行业准入条件日前终于出台。工信部9月17日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为清理光伏行业过剩的产能,在技术、最低产能、能耗、环保、资本金比例、研发投入比例等方面设定了进入门槛,行业进一步洗牌正式启动。
规范条件要求,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对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报行业主管部门及投资主管部门备案。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同时,光伏制造企业应具备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
在产能方面,按产品类型应分别满足以下要求: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硅锭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棒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片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片;晶硅电池年产能不低于200MWp;晶硅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200MWp;薄膜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50MWp。
业内资深人士9月18日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产能标准都是入门级的标准,当前全球大约80GW的总产能,可能有些水分,近几年关闭了大约15GW左右产能,50GW有效产能,30GW的优质产能,5-10GW的领先产能,而市场只有40GW的需求量,注定一批小规模,无技术的企业是很难存活下去的,即便刚刚达到上述7条标准的企业,生存也非常困难。
其中,中国现有产能40GW左右,有效产能30GW,十几GW优质产能,领先产能2个GW左右。市场需求目前不确定,需要视国家的政策而定,目前公布的EPC商规划,据统计有130多个GW,实际近5年内每年安装量不会超过8GW。
光伏技术方面也设置了具体的指标。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和17%;.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4.5%和15.5%;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和17%。
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衰减率在2年内分别不高于3.2%和4.2%,25年内不高于20%;薄膜电池组件衰减率在2年内不高于5%,25年内不高于20%。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上述基本的技术参数,已经落后实际生产数据;新建产能部分的参数有先进性,国内目前还是比较难达到要求,但是离国际现有先进指标有差距。衰减率25年不高于20%这个指标很难,一般应该在25%-30%,多晶硅电池低于16%和单晶硅电池低于17%的电池产品已经属于低劣片,相当一部份是以废品而论公斤售卖。
而组件转换低于14.5%和15.5%多晶和单晶在市场上属于少数产品,随着充斥垃圾产品的“金太阳”项目的结束,这类产品将自动被市场淘汰。
对于新建设的电池产线,18%和20%的多单晶电池的换效率要求很正常,截止到2013年8月份市场上的主流多晶转换已经来到了17.5%左右,目前技术还将以每季度提升0.1%的速度提升,即便现在扩产新建,考虑一年左右的建设时期,明年的主流行业标准都将进入18%以上的水平。单晶20%以上技术目前国内还是鲜有几家企业可以大批量生产的。
对组件的转换效率要求,该业内人士认为,相对而言比较高的,多晶16.5%和单晶17.5%,以主流的60片156*156的电池片而言,其组件W数分别要达到270W和285W,目前国内无任何一个大厂可以大批量生产。可见工信部对新投产的组件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就要求各企业除了对电池提升效率外,还要对边框的使用和封装技术的选择以及增透膜等技术下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