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市场准入条件出台 倒逼光伏业整合

2013年09月20日 09:51 来源于 财新网
为清理光伏行业过剩的产能,在技术、最低产能、能耗、环保、资本金比例、研发投入比例等方面设定了进入门槛
2013年5月9日,江苏赣榆经济开发区一家能源公司的工人在生产出口欧洲的太阳能光伏产品。 思维/CFP

  【财新网】(记者 杨秋波)业内呼唤已久的光伏行业准入条件日前终于出台。工信部9月17日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为清理光伏行业过剩的产能,在技术、最低产能、能耗、环保、资本金比例、研发投入比例等方面设定了进入门槛,行业进一步洗牌正式启动。

  规范条件要求,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对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报行业主管部门及投资主管部门备案。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同时,光伏制造企业应具备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

  在产能方面,按产品类型应分别满足以下要求: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硅锭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棒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片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片;晶硅电池年产能不低于200MWp;晶硅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200MWp;薄膜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50MWp。

  业内资深人士9月18日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产能标准都是入门级的标准,当前全球大约80GW的总产能,可能有些水分,近几年关闭了大约15GW左右产能,50GW有效产能,30GW的优质产能,5-10GW的领先产能,而市场只有40GW的需求量,注定一批小规模,无技术的企业是很难存活下去的,即便刚刚达到上述7条标准的企业,生存也非常困难。

  其中,中国现有产能40GW左右,有效产能30GW,十几GW优质产能,领先产能2个GW左右。市场需求目前不确定,需要视国家的政策而定,目前公布的EPC商规划,据统计有130多个GW,实际近5年内每年安装量不会超过8GW。

  光伏技术方面也设置了具体的指标。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和17%;.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4.5%和15.5%;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和17%。

  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衰减率在2年内分别不高于3.2%和4.2%,25年内不高于20%;薄膜电池组件衰减率在2年内不高于5%,25年内不高于20%。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上述基本的技术参数,已经落后实际生产数据;新建产能部分的参数有先进性,国内目前还是比较难达到要求,但是离国际现有先进指标有差距。衰减率25年不高于20%这个指标很难,一般应该在25%-30%,多晶硅电池低于16%和单晶硅电池低于17%的电池产品已经属于低劣片,相当一部份是以废品而论公斤售卖。

  而组件转换低于14.5%和15.5%多晶和单晶在市场上属于少数产品,随着充斥垃圾产品的“金太阳”项目的结束,这类产品将自动被市场淘汰。

  对于新建设的电池产线,18%和20%的多单晶电池的换效率要求很正常,截止到2013年8月份市场上的主流多晶转换已经来到了17.5%左右,目前技术还将以每季度提升0.1%的速度提升,即便现在扩产新建,考虑一年左右的建设时期,明年的主流行业标准都将进入18%以上的水平。单晶20%以上技术目前国内还是鲜有几家企业可以大批量生产的。

  对组件的转换效率要求,该业内人士认为,相对而言比较高的,多晶16.5%和单晶17.5%,以主流的60片156*156的电池片而言,其组件W数分别要达到270W和285W,目前国内无任何一个大厂可以大批量生产。可见工信部对新投产的组件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就要求各企业除了对电池提升效率外,还要对边框的使用和封装技术的选择以及增透膜等技术下苦功夫。

责任编辑:龙雪晴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暂无排行数据!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