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发迹
安信证券近年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保基金的股东身份。
“安信当年能够挂牌营业,主要的旗号也是‘投保基金控股的第一家券商’。”一位接近投保基金的人士称。
安信证券于2006年8月被证监会批准成立,彼时正值券商清理整顿工作的收官阶段。
安信证券2012年年报显示,成立时注册资本15.10亿元,并于2006年9月和12月分别受让原广东证券、原中国科技证券及原中关村证券的证券经纪类相关业务。
根据投保基金2012年年报,券商清理整顿后,由投保基金接纳的被处置券商共计24家,分别被华融公司、光大证券、安信证券等多家券商托管,并已经全部完成司法破产后的证券资产清理处置工作。
原广东证券、原中国科技证券及原中关村证券的牵头处置机构均为证监会驻深圳专员办,并全部托管给安信证券,安信为上述三家券商证券资产的受让方。与其他托管券商不同,安信证券为投保基金联合其他机构发起设立并控股,其董事长、总经理人选也来自于证监会系统,市场人脉雄厚。
安信证券董事长牛冠兴曾担任招商证券总裁,并在清理券商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出任南方证券、广东证券的行政接管组组长。
今年7月刚刚卸任总裁、出任副董事长的王彦国曾先后在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基金监管部、证监会南京特派办等监管机构担任要职;2006年9月,出任安信证券总裁。
安信证券分别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和2012年8月三次增资,注册资本增资额分别为8.79亿元、4.36亿元和3.75亿元。对于后两次增资,年报明确表示为未分配利润转增,而首次增资来源并未说明。
“投保基金近几年都没有增持,未来增持的动力也不强。”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
2006年,安信证券营业收入仅为3.79亿元,伴随二级市场走出熊市,安信证券的营业收入到2007年即猛增至51.64亿元,净利润亦高达23.06亿元。此后随着二级市场浮沉,2008年至2012年安信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58亿元、46.79亿元、39.19亿元、28.67亿元和21.52亿元。
2007年前后,经纪业务仍是不少传统券商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此后安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发展不俗。
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保荐与承销、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情况,安信证券2010年至2012年的上述业务净收入分别为6.87亿元、7.63亿元和1.20亿元,综合排名维持在10名-15名之间(财务顾问净收入在排名中占比较小)。
近年来,券商行业的市场格局变化较大。从投行业务来看,2009年创业板开市以来,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等券商异军突起,业务收入猛增,却也在IPO财务专项检查出暴露出风控弊病。
重新定位的固定收益业务则让包括中信证券、宏源证券在内的券商未来发展可以预期。
随着上市券商融资工具的日渐丰富,对于更加倚重资本金规模的券商行业,能否上市显得至关重要。据媒体报道,安信证券在2010年即意图启动上市规划,但不知是否因其股权结构尚未市场化而受阻。反观最近意图在A股挂牌的国泰君安等券商,目前IPO的停摆也对券商上市影响巨大。
从2012年协会公布的排名来看,安信证券净利润3.27亿元,排名第26名,与之前几年一直维持在15名上下的水准有明显下降。
对于券商而言,大股东的支持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券商的资本金注入、项目来源、人员配备、监管层关系等方方面面。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国资委有意在2013年支持旗下的深圳致远投资有限公司继续增资安信证券。但对于谋求单独上市的安信证券而言,控股股东的选择意义更加重大。
“我们对入资安信很有兴趣,目前看也没有对手,不好说未来竞争格局将会如何。”一位国开投内部人士透露。
他同时表示,是否吃下全部投保基金持有的股权,并非国开投能够决定。“我们的目标是力求绝对控股、保证相对控股。我们对这个收购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