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述评】信息杂音令美联储未来决策打折

2013年09月22日 16:43 来源于 财新网
按兵不动可以帮助降低临近债务上限时的市场风险和政治压力,但美联储以往与市场的清晰沟通已受损

  财新记者 张环宇

  议息会议意外地暂缓退出QE,两位理事随后发出鹰派声音,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混杂信息,可能使其未来决定退出时效果打折。

  9月20日,堪萨斯联储主席乔治(Esther George)公开表示,联储按兵不动的决议“令人失望”,联储的可信性正处于危险当中,因为,在市场为联储退出量化宽松(QE)做好准备时,却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会让金融市场混乱,甚至与央行政策失去联系。

  乔治是此次联储会议中惟一投反对票的理事,反对的理由是,持续高水平的货币宽松增加了未来经济和金融不平衡的风险,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导致长期通胀预期攀升。

  同一天,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也公开表示,美联储仍可能在10月开始削减债券购买量。其言论引发市场出现大幅调整,黄金、白银和股市等风险资产价格均承压下挫。

  在美联储历史上,模糊的预期管理模式一度盛行。在格林斯潘时代初期,美联储复杂多变的沟通方式被市场戏称为“放烟雾弹”,当时的联储官员相信,政策目标过于容易被解读和观察,一旦未能实现,势必会给央行声誉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

  在格林斯潘后期,建设性模糊的沟通模式仍被延续,但开始出现一些改善。美联储开始更快公布议息纪要,在行文格式方面给与市场更多参考项,联储观察者们不用费力地从连篇的含糊词汇中猜测政策态度的变化,他们可以相对简单地盯住:联储对通胀、经济、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这类关键信息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

  到了伯南克任上,联储变得更加透明。伯南克一直试图增加联储决议的透明度,并在讲话和议息纪要中努力渗透这一原则。也正因为如此,在伯南克6月讲话后,市场确信,联储已经开始谋划退出,只要经济指标配合,退出很快就可以到来。

  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市场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非农就业数据、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关键性指标上面,外汇、商品、股票市场的反应也因此变得更加剧烈。联储退出预期的影响,也在新兴市场国家提前预演,印度、印尼、泰国均遭遇资本外流、本币大幅贬值的压力。

  虽然8月非农就业数据未及预期,也有部分经济学家调降了联储缩减债务的量级,但退出仍是主流观点。所以,在结果揭晓的一刻,市场立刻变得无所适从。从联储按兵不动当天的暴涨,到此后两天的回落,资本市场经历“过山车”一样的遭遇。联储鹰派理事的公开发言,则让市场变得清醒起来。

  伯南克在6月讲话中给市场的暗示是,会在年内开始考虑缩减债务,但不要误读一定会在明年年中彻底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令人啼笑皆非的是,9月议息会议中延续购债规模的理由恰是近几个月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因为预期管理的影响而改变预期,这令很多人感到不解。

  在萨默斯退出联储主席竞选之后,美联储现任副主席耶伦被视为下任联储主席的最热门人选。耶伦对待失业率的高度关注和长期的联储工作经验,被视为是延续伯南克政策的最佳候选人。尽管联储按兵不动的决定让耶伦受到很多共和党人质疑,但也收获了来自参议院的更强支持。

  对联储而言,延期缩减债务购买量,或可帮助降低债务上限逼近带来的市场风险,也可以降低白宫和议会的政治压力,但其之前在政策沟通方面所塑造的形象势必受到损害。也许在未来两个月,在经济数据进一步走强的时刻,联储仍需要重新返回量化宽松缩减的预期管理轨道上来,但市场却已经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更为关键的是,联储前瞻性指引的效果可能受到质疑,未来真正想退出时,其决策效果打折。即使失业率门槛下降,当通胀有所攀升的时候,市场可能就会回忆起今天发生的一幕。“也许联储会立即行动起来?”这种疑问会萦绕在投资者的心头。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