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默克尔第三次当选德国总理

2013年09月23日 11:22 来源于 财新网
执政联盟的组成还有待确定,但德国经济、社会政策将基本延续既定路线
2013年1月24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德国总理默克尔。

  【财新网】(特派伦敦记者 张翃)9月22日,德国举行联邦选举。现任总理默克尔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与其巴伐利亚州姐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CSU)在大选中拔得头筹,默克尔也得以第二次连任。执政联盟的组成还需经未来几天的谈判决定。

  依选前的民意调查,默克尔的连任几无悬念,但基民盟/基社盟选情的高涨仍然超乎预料。出口民调显示其获票42%左右,但由于几个小党都未达5%的得票率门槛而被排除在联邦众议院(Bundestag)之外,基民盟/基社盟的议席比例远高于此,离绝对多数仅一步之遥。“二战”以来德国仅在1957年大选中产生过一届绝对多数政府。

  目前最大的悬念就是,基民盟/基社盟将与哪个或哪些政党联合执政?其最青睐的合作伙伴,也是本届政府的联合执政党自由民主党(FDP),未能扭转几年来支持率的损蚀,仅获4.8%的票数,“二战”以来首次无缘进入众议院。

  最有可能的是与第二大党、中左翼的社会民主党(SPD)结成左右共治的“大联盟”政府。社民党此番获得将近26%的选票,比上届大选有3个百分点的进步。社民党原本希望通过与绿党组成“红绿联盟”挑战基民盟/基社盟的主导地位,无奈此次绿党表现令人失望,仅获票8.5%。

  不过,社民党领导人斯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ück)22日在一个电视讨论上表示,不愿与基民盟/基社盟组成“大联盟”政府。他更明确排除了与绿党和极左的左派党组成中左翼政府的可能,即便是三党的得票率加起来可以超过基民盟/基社盟。

  德国左派党是本次竞选的赢家之一,得票率攀升至8.4%左右,与绿党并驾齐驱。左派党领导人Gregor Gysi喜出望外地对支持者们说:“如果1990年的时候我预测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你们可能要把我关到精神病院里去。”

  另一种可能性是与绿党结盟。但两党加起来的得票率只会刚刚超过50%,在众议院的议席优势会非常弱。这不会是一个很稳妥的结盟安排。

  结盟谈判可快可慢。上一次产生左右共治的“大联盟”政府是在2005年,谈判历时26天,联盟政府的组成及议会通过又花了两个月。2009年大选后结盟谈判在两个中右翼政党之间,相对容易,也花了三个星期。

  “不管接下来如何发展,这是公众对默克尔巨大的肯定。”英国智库(Open Europe)主任培尔松(Mats Persson)评价,“她已经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力量的女性政治家。”默克尔是继阿登纳(Konrad Adenauer)、科尔(Helmut Kohl)和施密特(Helmut Schmidt)以来,第四位得以两次连任的德国总理。

  培尔松认为,这种巨大的成功也说明德国民众对默克尔欧元政策的支持,并希望这种政策继续下去。

  “不管执政联盟会是哪些政党,肯定的是,德国会继续推行财政保守主义。”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St Cross College)社会政策教授席雷-凯瑟(Martin Seeleib-Kaiser)此前在伦敦一个讨论会上分析。

  这是因为,社民党和绿党都没有对基民盟一贯主张的要求南欧国家压缩赤字、对贷款施加严格的改革条件等提出原则性的改变。加强欧元区金融监管也是几大党之间的共识。即便社民党成为联合执政党,德国在欧洲银行联盟、欧元债券等关键问题上也不会改弦更张。相反,社民党只有在野,才更有可能提出新的政策主张,从反对党的角度对现有政策施压。

  席雷-凯瑟也认为,其他国家中左翼政党呼吁的放宽减赤要求、提供需求方经济刺激之所以在德国应者寥寥,也因为德国从未实行过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管理政策。魏玛共和国时期超通货膨胀的惨痛经历,让战后历届德国政府对需求刺激始终存有疑虑。

  不变中的微变

  本次大选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反欧元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fD)获得了4.9%的选票,几乎是一脚踏进了众议院。该党2013年才刚刚成立,顾名思义,它寻求打破德国政治对欧元的主流态度,认为欧元试验已经失败并威胁欧盟的统一和稳定。它甚至要求废除欧元,恢复德国马克。

  长久以来,德国几大政党都对欧盟一体化的意义深信不疑。这和德国独特的历史经历有关——两德统一与欧盟一体化二者相互交缠。对纳粹反犹的深刻反思,让其他欧洲国家频现的民族主义身份政治在德国难以生根。“对欧洲的身份认同感取代了对德意志民族的身份认同感。”吉哈德说。其他国家争论的欧洲一体化是好是坏、要在多大程度上融入欧盟;德国几大政党争论的却是,在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议题上,哪个党做得更好。

  德国另类选择党初次竞选便有不俗成绩,正是因为满足了主流政治精英中无法提供的、而德国民众中又存在的,否认欧元意义的需求。德国作为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经常账户顺差大国,在欧元危机以来承担了巨大救助负担,令不少德国人想不通。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欧洲与国际研究讲师欧伯曼(Kai Oppermann)分析,德国政坛亲欧洲的主流共识仍然存在,但德国另类选择党和左派党的得势,代表的是一种来自边缘的挑战。

  “这个党在德国被人称作‘教授党’,这在德国可不见得是褒义。”德国电视二台(ZDF)驻伦敦记者杰哈德(Susanne Gelhard)此前在伦敦的一个讨论会上说。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看到的边缘政党,该党走的并不是简单的民粹路线,相反,该党代表人物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经济学家,表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 

责任编辑:王晶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