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黄凯茜)国家发改委9月23日发布《关于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规定油品升级后的加价标准将分阶段执行,在企业消化部分升级成本的基础上,汽、柴油质量标准升级到国四标准每吨加价290元和370元,升到国五标准再加170元和160元。
为了配合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发改委表示,此次加价举措将助推炼油企业升级油品质量的步伐。
国务院在9月12日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再次明确了油品质量升级的时间表,要求力争在2013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在2014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发改委表示,油品质量升级后,要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意即,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消费者负担一部分的原则确定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标准。按照优质优价原则适当提高油品价格,体现了“谁污染、谁负责”,多用油、多负担的原则。
有分析指出,此次油品质量的炼油企业将承担两到三成的升级成本,消费者则承担七到八成。
在炼油环节,降低油品硫含量需使用加氢工艺。据了解,炼厂升级一套加氢装置的成本在10亿元左右,向北上广地区供应的炼厂已经基本完成升级,但是逐渐高企的炼油成本,让炼油企业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完成保供指标意外的产量。此外,对成本支出更为敏感的地方民营炼厂,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标委)主任曹湘洪认为,目前民营炼厂的加工能力约占全国的20%,他们进行油品升级会更加困难。
中石化方面曾表示,其近十年来在炼油板块累计投入2000多亿元,未来每年还将投入300亿元进行油品质量的升级改造。
中石化已经率先在2012年6月向北京供应相当于欧五排放标准的京五车用油品。并计划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升级至国四汽油标准,汽油中硫含量从国三标准的小于150ppm降低至小于50ppm,降低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