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多美滋十一前或公布自查“贿赂门”结果

2013年09月24日 17:05 来源于 财新网
据粗略统计,该公司仅今年4月就向北京、辽宁、吉林、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等北区的7省区医务人员打款50万元,用于奖励向产妇成功推荐自己奶粉的医生和护士
2013年7月2日,湖北宜昌,超市里销售的多美滋奶粉。 刘君凤/CFP

  【财新网】(记者 何春梅)奶粉企业多美滋9月22日再度被央视曝光行贿7省区医务人员细节。多美滋今日(9月24日)给财新记者发来声明称,公司非常重视央视的报道,已于数日前启动了事件调查。现在调查尚在进行中,结果或将于10月1日前公布。业内人士称,外资奶粉企业50%的奶粉销量是通过医务渠道推广带动的,当前的整顿若有成效,外资医务渠道将能让出约几十亿的市场份额。

  据央视《东方时空》报道称,有知情人士再度向央视记者提供了多美滋公司各区销售人员之间的邮件往来。据粗略统计,该公司仅今年4月就向北京、辽宁、吉林、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等北区的7省区医务人员打款50万元,用于奖励向产妇成功推荐自己奶粉的医生和护士。

  上述报道称,包括北区在内,多美滋公司在中国一共有6个大区。此外,在多美滋公司2013年前5个月的销售情况表中,单独有一栏“纯医务增长”(在医院由医生完成的销量),以今年2月为例,该增长率在各省份均超过10%,个别更是接近60%。

  此前不久,央视曝光的一份CMDA妇幼项目计划的支出名单显示,天津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过去一年每个月都会从多美滋领取到300到10000元不等的金额回报,每个月总额都在30万左右。

  医务渠道是奶粉企业一个重要的销售通路。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总经理雷永军告诉财新记者,外资奶粉企业超过50%的奶粉销量是由医院渠道带动的,而且大多数奶粉企业的医务渠道推广方式都比较雷同,“并不是说在医院销售了50%的奶粉,而是推动了奶粉的销售。因为奶粉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医生的推荐和同事、朋友的推荐在奶粉选购里面占比较高;同时,奶粉的转换率较低,一二线城市的妈妈一旦选购一个品牌就会消费三到四年。”

  根据卫生部等相关部门颁布、1995年就已实施的《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但“禁止发布母乳代用品广告”,且“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应抵制母乳代用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本部门、本单位所做的各种形式的推销宣传。不得在机构内张贴母乳代用品产品的广告或发放有关资料;不得展示、推销和代售产品。”

  2005年8月,卫生部曾整顿奶粉企业通过医疗渠道推广奶粉现象。卫生部通知重申《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禁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母乳代用品推销,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通过医疗服务为生产、经营企业推销其产品并从中获利,或者将产品提供给孕妇和婴儿母亲,并不得接受生产者、销售者为推销产品而给予的奶粉馈赠。

  此前的一系列整顿并未产生实质效果。“利益链不斩断,根本禁不了。”西安乳协副秘书长薛俊民称,由于医疗渠道涉及医生、企业、业务人员等各方利益,而且很多走的是“暗道”,如果没有人揭发很难被发现,类似的推广也因此屡禁不止。

  “这不是简单的奶粉业的问题,这牵扯到整个医疗体系的问题。和药企在购销领域的行贿一样,奶粉业只是助长了这种风气,嫁接了这种模式。”雷永军告诉财新记者,医务渠道的推广手段较为隐蔽,以前很多媒体也有调查,但很难拿到充分证据。当前媒体的报道得到了来自奶粉企业系统内部的爆料,而且主导报道的是央视,雷永军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宣判性。

  雷永军认为,当前的整顿若有成效,外资医务渠道将能让出约几十亿的市场份额,同时外资奶粉企业还将考虑如何构建新的营销模式。

  雷永军分析称,若所有奶粉都放在超市里充分竞争,外资奶粉企业并不一定会占上风。“当前两到三年,奶粉市场不会有太大变化。再过三年,新的母亲和消费者若不再受医务渠道‘第一口奶’影响,市场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

责任编辑:龙雪晴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