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日前发布《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会议规模、人数、召开时间、地点以及参会人员费用报销具体标准等方面,作出非常详细的规定。
今年审计署披露的中央部门单位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表明,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审计的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共举办会议8698个,实际支出6.98亿元。审计发现,抽查的5.33亿元会议费中,超标准列支3954.61万元,转嫁其他单位或挤占其他支出4036.5万元。从抽查情况估算,违规会议支出达到会议费的15%左右。
文山会海历来被视为官场积弊,新出台的管理办法在此方面有何创新?管住会议费是否就能解决为人诟病的“开会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称,新办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会议奢侈浪费问题。但是,不要寄望于这项规定能解决根本问题。会议的规模可以压缩,时间可以缩短,费用可以减少,可是,如果会议的内容不公开,召开会议的绩效考核标准不科学,那么,所有这些规定都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乔新生说,首先要要警惕各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会议出笼。现在许多党政机关借企事业单位的名义举行会议,不仅可以绕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党政机关的会议开支。因此,中央和国务院举办的会议可能会因为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而有所减少,但企业举办的相应会议可能会随之增加。
“解决会议浪费问题,必须建立科学的会议绩效考核制度。”乔新生指出,除非涉及国家秘密,否则,所有会议的内容包括会议的文件和会议参加人员的发言都应该公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绩效考核,才能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目前此项新规定,并没有解决会议内容公开的问题,没有解决举办会议绩效考核的问题,因此,能否从根本上减少浪费值得怀疑。
乔新生建议,国家工作人员每次举行会议都必须公开会议的内容,新闻媒体可以进行现场报道。如果会议缺乏实质内容,存在明显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那么,举办会议的单位和负责人应当承担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乔新生说,节省会议开支固然重要,但是,会议的内容以及所达到的实际效果更值得关注。如果会议不痛不痒,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问题,那么,这样的会议即使非常节俭,也不应当召开。
他建议设立会议旁听制度,凡是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会议,都允许公民报名旁听。旁听的公民可以对会议的程序以及会议的费用支出审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审计机关对会议专项审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文山会海,从根本上提高会议的效率。
(财新记者 张帆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