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传统经济理论不能解释这次金融危机

2013年09月26日 09:11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现在面临的房地产泡沫也没有一个合适的理论能解释清楚,以至于房地产市场存不存在泡沫还有争论

  【财新网】(专栏作家 李拉亚)新古典经济学不承认经济系统内部能产生不确定性,仅把不确定性视为经济系统外部的随机冲击。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是市场能自己解决外部随机冲击导致的失衡问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政府只要控制住通货膨胀即可,让市场自己解决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市场会让经营不善的公司破产。因此,公司会高度自律,不会不顾破产的风险去投机。政府对经济的监管不能太紧。政府对公司的过度监管,会扼杀公司的创新,使经济失去活力。

  2008-2009年的这次金融危机爆发,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完败。首先,系统风险来自于经济系统内部;其次,金融公司为了短期利益,放弃长期利益,甘冒风险,完全缺乏自律约束;再次,金融公司大到不能倒,不能靠其破产来惩罚其投机行为,最终靠政府接管,帮其渡过难关。市场机制本身不能克服金融公司高管们的道德风险,也不能克服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即市场机制不能自行克服危机,自己恢复市场的均衡。这次美国金融危机,若不是美国政府接管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美国金融系统和经济系统会全盘崩溃。

  新凯恩斯经济学派也不能解释这次金融危机。新凯恩斯经济学派认为市场不能完全解决资源最佳配置,仍需要政府干预。因此,政府不能仅仅控制住通货膨胀,还要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故他们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是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即政府既要控制通货膨胀,也要控制住失业率,是一种双目标制。但是,这次金融危机恰恰是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均较低的情况下爆发的,反映了新凯恩斯经济学派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盲区。

  凯恩斯经济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储蓄怎样转化为投资。这次危机爆发前,由于房地产泡沫,储蓄容易转化为投资,并且美国储蓄率低,以至于投资还要依赖于国外资金。美国是在危机爆发后,才遇到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一老问题。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马克思过世后没有得到很大发展,其危机理论只是对市场经济基本经济矛盾的解释,即对生产过剩的原因、形成和解决出路的解释。因此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有和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共同的一面,即在生产过剩条件下解释和处理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的问题。这次经济危机起因于金融领域而非生产领域,其不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而是由投机引起的,不存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问题。由投机引起的系统风险的形成和解决与生产过剩是不一样的。但是,马克思是提出经济系统内在产生不确定性的先驱人物,也是最早强调政府出面避免不确定性的先驱人物。他的这些思想现在仍有意义。

  中国现在面临的房地产泡沫也没有一个合适的理论能解释清楚,以至于房地产市场存不存在泡沫还有争论。认为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人士可以举出内地“鬼城”出现的事实作为论证的依据,认为房地产市场不存在泡沫的人士可以举出北京等沿海城市的房价还在不断上涨作为论证的依据。

  如果我们把中国经济视为二元经济的话,也就是说划分为沿海经济区域和内地经济区域,那么至少内地经济区域已出现了房地产泡沫。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内地经济区域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也同样可以让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成为问题。这又会拖累沿海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让沿海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应声而落。美国的金融危机起源于次贷危机,也就是一些价格低端的房主出现了还债的问题,结果连累美国整个房地产市场,进而拖累美国整个金融系统和经济系统,直到让世界经济陷于一场危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故事会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出现翻版吗?

  作者为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教授,本文为其《中国经济宏观审慎管理问题》系列文章之九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