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覃敏)一位从中国走出去的全球顶尖职业经理人,最终倒在了24.4万美金上,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
美国联邦检察官9月23日宣布,已经逮捕并起诉高通前执行副总裁汪静涉嫌内幕交易,并与其兄弟和经纪人串谋洗钱,妨碍政府调查。起诉书指控51岁的汪静与美林前经纪人盖里•尹(Gary Yin)以汪静兄弟的名义开设离岸账户,以此隐瞒真实的所有人身份,并逃避税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称,汪静通过内幕交易非法获利逾24.4万美元。此外,汪静还被控指使盖里•尹根据高通没有对外披露的重要财务信息、并购计划和派息决定进行交易。
一旦内幕交易、洗钱等罪名成立,汪静最高可判处20年徒刑。
细数检方指控汪静的三起内幕交易,时间点分别是2010年3月1日、2010年12月6日、2011年1月25日。它们均发生在2010年之后,而当时的汪静已经担任高通全球执行副总裁超过两年,负责亚太、非洲及中东的业务,参与高通核心决策,是少有的进入国际性大公司最高决策层的中国职业经理人。想象一下他不动声色地坐在高通董事会的会议厅里,温和文雅地参与战略讨论,随后就将消息出卖给盖里•尹,低买高卖高通或相关收购公司的股票来获利,实在是很滑稽的一件事。
尤其是检方重点提及的Atheros公司的股票,汪静的态度更为有趣。根据诉讼材料,2010年12月6日,汪静获悉高通董事会已授权公司以每股45美元的价格收购Atheros之后,致电盖里•尹以34美元的均价买入了1.08万股Atheros股票。当汪静提前获知公司将发布一份强劲的财报,又在2011年1月25日前让盖里•尹卖出所有的Atheros股票,买入高通股票9450股。可是,在2011年移动世界大会上,当媒体问及“高通为何要收购Atheros”,汪静表现得相当镇定,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侃侃而谈,讲这两家公司战略思路吻合,讲产品、业务将形成完整生态链。不过,他最后冒出一句,“不是说这样会影响股票的价格,这对我们的投资也是很有用的”,现在看来却是意味深长。
汪静其人,身材高大,温文尔雅,谈吐从容不迫,学识、气度、商务手段俱佳,且已经拥有令人称羡的财富、名望和职位。他会利用内幕交易在股市圈钱,而且还被发现并提起了诉讼,这令业内不少人感到极度震惊。一位设备商中层人士称,汪静在业内口碑不错,他是一个谨慎有条理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将自己置于这样的境地。
论财富,汪静不缺这点钱。对他而言,24.4万美元并不算大数目。“虽然不知道汪静的薪资,但根据业内一般行情推测,他的年薪肯定远远超过这个数,毕竟高通中国区的高管年薪都已高达百万人民币。”资深通信行业猎头魏小康告诉财新记者。
论背景,法律本是汪静立命之本。他被高通赏识,最初也正是其出色的法务能力。公开的资料显示,汪静1979年考入安徽大学外语系,同时兼学法律专业;之后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主修国际法;毕业后赴美国弗吉利亚大学继续学习国际法,获法学硕士学位。他曾供职全球15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Reed Smith律师事务所,帮助中国打赢了第一例反倾销案。进入高通之后,也曾多年负责高通的国际法务工作。从常理推测,汪静不会不清楚内幕交易的法律边界。
论名望,汪静在高通也颇有威望。在高通25周年庆典上,他的名字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保罗•雅各布博士、总裁斯蒂文•奥特曼列在一起。雅各布与奥特曼都曾给予汪静极高的评价,希望汪静将“战略专长和执着敬业精神发挥到更大的地区”。
如若没有这场诉讼,汪静的际遇几乎是寄身外企的多数中国员工的梦想,十年之间,他一路升迁,几乎达到了华人在外企管理层的顶峰位置。
2001年,时年39岁的汪静就已经是高通全球副总裁,并常常陪伴高通董事长雅各布参加各种政府会面、客户洽谈。2003年,汪静出任高通(中国)董事长,之后频频升迁:2006年升至亚太区董事长;2008年出任高通执行副总裁,职能范围扩展至中东及非洲地区;2011年他的管理权限继续扩大,出任全球业务运营总裁,开始领导高通全球范围的业务运营工作。
汪静一度被视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突破外企“玻璃天花板”的典型。毕竟,在类似三星、爱立信等世界500强外企中,中国员工一般出任中层或高层副职,很少能够做到中国区的一把手;至于亚太区董事长,这些公司要么从新加坡、日本选拔,要么从总部直接任命。
就是这样一个人,中国职业经理人中的一个传奇,FBI已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23日逮捕了他。尽管汪静辩称无罪,最终的罪名也未裁定,但无论结果如何,经过这一场诉讼的汪静,在业界又是一番新的“声名赫赫”,职业前途堪忧。
根据诉讼文件,2012年5月,高通已经对汪静行政停职并调查其是否违反《外国腐败条例》。高通副总裁级高管亦向财新记者证实,目前汪静已经离职高通,但其他情况不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