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李剑阁:金融改革从理念进入行动层面

2013年09月27日 10:28 来源于 财新网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称中国金融改革在利率市场化、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金融创新等方面都有突破,金融脱媒进程加快,而自贸区将成为人民币可兑换的引擎和平台

  【财新网】(记者 王晓庆)“最近一个时期,很多金融改革的重大措施密集出台,表明金融改革已经从理念层面全面进入了行动层面。”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认为今年以来中国金融改革正在提速,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李剑阁是在9月27日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和财新传媒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做出这一表述的。

  李剑阁认为,利率市场化正在取得实质性突破。“今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可谓迈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酝酿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也渐行渐近,明确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时存款人的保护和损失分担机制,将成为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坚实前提”。

  “未来如果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金融机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的特征将进一步显现,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李剑阁透露,多家大行已向央行提交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中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李剑阁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有效突破,有利于储蓄资金的盘活,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将不断提升,相应的消费水平也将有所提高,经济活力会得到有效激发。

  在9月底将挂牌启动的上海自贸区试验田,汇率市场化是外界期待的金融突破。即将挂牌的上海自贸区,承担着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行政精简化四项使命,李剑阁说,“可以预期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离岸业务、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等可能将在上海自贸区优先进行试点”。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在目前全球高达5.3万亿美元的日均外汇交易量中,人民币日成交额已扩大至1200亿美元,首次进入了全球十大交易最频繁货币的榜单。自贸区将成为人民币可兑换的引擎与平台。

  此外,李剑阁认为,资产证券化和银行真实出表业务的推动,加速了金融脱媒进程。

  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中年中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15.76万亿元,是2002年的7.8倍。同时,金融行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信托业发展迅猛,2013年年中的资产管理规模已高达9.45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70%,资产规模甚至超过了保险业。

  李剑阁分析,虽然名义上中国直接融资占比约为16%,但目前很多通过银行、信托、证券合作的非标产品融资最后也都流向实体项目和企业,本质上也是一种直接融资,而这部分非标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当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50%。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纷纷涉足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证券交易所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转让平台。 今年六月中央下达“盘活存量”政策思路后,银监会明确提出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化、多元化发展思路,并主动对接证监会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扩容,推进银行真实出表业务的发展。李剑阁分析,这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金融脱媒正在加速。

  从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角度来看,李剑阁认为从资本市场到整个金融市场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在加速。“近一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基层板块建设推进明显,股转系统扩大试点并政策放开、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创新转型、券商柜台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些场外及私募市场的有序发展,填补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市场空白。再加上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的大力培育,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已初见成效”。

  李剑阁认为金融市场发展还有另外一个趋势:机构业务合作与创新不断深化,业务边界日趋模糊,金融混业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此外,从阿里小贷到“余额宝”、“现金宝”、“活期宝”,再到“微理财”,这场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技术革命,将极大地推动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效率。

  附:李剑阁在“2013中国金融创新论坛”讲话原文

责任编辑:陈慧颖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