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温秀)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近期在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表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有所上升。“各行应高度关注信用风险,按年初提出的‘双控’要求设定防控目标,严防不良贷款大幅反弹。”
阎庆民表示,经过25年的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从原来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的四家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发展到如今遍布全国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到26万亿,占到全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8%,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的中坚力量。
不过阎庆民坦承,在取得成绩、做出贡献的同时,“部分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存在缺陷,董事会决策有效性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亟待改进。”与此同时,“有些银行资本约束机制不健全,资本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新资本监管要求达标的压力较大。”
阎庆民并称,“有的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地区和行业的信用风险出现集中暴露,借道融资以及通过非标业务投向平台和房地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阎庆民表示,为了使各家银行能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强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监管当局在机构准入方面,更强调均衡设置和优化发展,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包括支持发行投向小微企业的专项金融债,提高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以及探索设立社区银行。
阎庆民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树立正确的资金运用方向,确保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同时,严格执行贷款用途管理规定,规范贷款资金使用。坚持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防止挪用、转借或者改变用途,避免资金空转,防止资金违规流向限制领域。阎庆民鼓励前述机构加快推进面向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开发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尝试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方式;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同时要注意规避偏向体内空转或者追求监管套利的金融创新。
阎庆民同时提示了极大“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管理工作。
阎庆民并不讳言金融创新加速进程中,同业、理财业务快速增长,导致负债稳定性明显下降,期限错配问题更加突出,对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阎庆民要求各股份制银行,“抓紧研究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完善监测工具,要做到及时、充分地反映全行业务特别是同业和理财等新兴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同业或负债业务的合规风险问题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阎庆民直言,个别银行对“8号文”的监管要求落实不到位,例如非标投资没有完全比照自营贷款进行管理;通过做大分母、账户转换等方式来达到非标资产的比例要求,并没有真正消除风险。同业业务方面,部分银行对同业业务的会计核算不规范,既不入账更不进表,风险管控严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