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千万 家庭不堪重负

2013年09月27日 14:47 来源于 财新网
目前全球都未研发出有效根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和疗法。早期诊断,并且提供有效、科学的照护,这是现阶段让患者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选择。

  【财新网】(实习记者 欧阳银华 记者 任波)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已成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9月26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首次将中国作为分会场发布《2013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下称《报告》)。会上,国内外专家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呼吁更好的照护和社会福利政策。

  《报告》指出,随着全球老龄人口的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也在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常常悄然发生,但呈现进行性发展的特征,医学界称之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俗称的“痴呆”状,最显著的是记忆丧失,同时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语言和判断等能力都不同程度紊乱,相应更出现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医界至今未能清晰解释其发病原因和机理。目前普遍认为是患者脑组织中beta-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导致神经细胞坏死,使得脑组织萎缩,尤其是严重损伤了掌管记忆的海马体。患者受损的功能不仅限于记忆,这种破坏在大脑蔓延,越到发病后期,患者的认知能力就越差。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老年人,但近年来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包括一些年轻病例也多有出现。

  全球每四个老年痴呆病患者就有一位中国老人。根据ADI执行董事Marc Wortmann的解释,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在900万到1000万。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ADC)主任王鲁宁教授解释,中国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同国际持平。这一发病率乘上2亿老年人口基数,就推算出中国老年痴呆病患者数量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

  目前全球都未研发出有效根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和疗法。早期诊断,并且提供有效、科学的照护,这是现阶段让患者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选择。

  而由于疾病发病隐匿,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相当滞后。王鲁宁指出,很多家庭是在患者病情严重困扰家庭正常秩序才去就诊。同时,在中国,家庭“非正式”的照护成为照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主要方式。但这一方式越来越难满足患者所需,也令家庭不堪重负。

  据《报告》当中所估算,全球每年用于痴呆症患者照护的总费用超过6040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1%。而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研究是副主任王华丽告诉财新记者,痴呆症患者当中,超过一半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报告》称,各国应当更加重视保障和加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保住患者及其家庭“面对痴呆症的困扰也能好好生活”。为了提供高质量的痴呆照护,《报告》建议,应建立更完善的长期照护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除了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也需要决策者的政策和财务支持。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