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特派香港记者 戴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1日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指出,下一步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的基本取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中会特别放宽市场准入,让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与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le)的看法一致。恩格尔9月出席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举办的“中国在望”新经济研究论坛期间接受了财新记者的专访,就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风险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财新记者:5月的时候,你曾指出在全球金融系统风险评估中,日本、法国、中国、美国分列前四位,这一排名现在有没有改变?为什么?
恩格尔:这一排序已经改变了,目前日本仍排第一,但后三名分别是中国、美国和法国。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全球70多个国家的超过1000家银行,评估他们是否有能力承受下一场金融危机,他们目前的缓冲资金规模和将来所需的集资额。所以,如果把中国的银行业在下一场金融危机中所需的集资规模加在一起,我们就能了解到届时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数据显示,中国的系统风险有上升,美国的有下降。数据和排名每周更新一次。最新结果显示,中国和日本都有小幅度进步,这对全球经济稳定都有好处。我们还会继续关注。
2008年时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还很低,但过去3年,这一风险迅速上升,虽然绝对值还没有上升足以堪忧的水平,但是幅度是让人比较担心的。
财新记者: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风险上升与哪些因素有关?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QE3)是否会导致风险加剧?
恩格尔:是的,风险上升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其中因素包括中国银行业目前的结构,大部分都属国有银行,也与贷款结构有关,银行在贷款时较少分析风险溢价而多包含使命和政治考量,大部分贷款都流向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但这些不一定是对经济最具贡献的贷款。
我认为美联储退出QE3将对全球经济都产生影响。如果中国经济下行,那么银行业会债务加剧、资产恶化。在发达国家的话,经营不善的银行就会面临破产,但在中国,他们能接受政府的注资援助,但那时资金的需求可能是来自方方面面的。银行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才不会受到质疑。
财新记者:你是研究风险分析的专家,除金融稳定,你认为中国还面临哪些风险?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恩格尔:除金融稳定外,我认为还有其他的担忧。中国很好的一面就是政府的视角可以非常长远,能够以一个5年、10年、20年的视角去调整政策,而且中国政府有能力去改变,相比之下西方的政府不是视野较短就是执行效力差。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是很成功的,但考虑到现在全球环境都比较弱,我很怀疑中国经济未来还能否依靠出口取得这么高的经济增速。中国的信贷很多都用作投资,这导致地价上升,也同时出现了很多新楼和烂尾楼。
中国经济转向更均衡增长方式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问题,银行业的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银行因一些贷款收不回来,需要大量的新资金,但问题在于中国的不良贷款大多不会违约,只会被不断重组。新债抵旧债,将风险留给未来是很危险的。大城市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我相信长期来看解决成本会非常高。
财新记者:有经济学家将中国经济的现状与1980年代的日本对比,认为金融失衡、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很相似。你对此是否认同?中国如何才能避免重演日本“失去的10年”以及实现向均衡增长的转变?
恩格尔:发生在日本身上的并不是一个开心的故事,日本现在恐怕已经是“失去的20年”了,如果中国步其后尘会是很不幸的。但我认为,资产泡沫方面,可能中国的情况好过1980年代的日本,如果是考虑房地产杠杆比例、地产股股价以及租买房屋比例的话。
我认为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的挑战会迫使其采取更开放的态度。推进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如允许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存贷款业务,让中国的营商环境与世界接轨,中国原来多是习惯自己单做。我认为中国最终会停止资本管制,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上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而现在探讨资本账开放并不容易,因为新兴市场都面临资金外流,本来在过去10年流入的资金都在外流,中国也受到影响,而其过去因为金融市场相对封闭,流入、流出量相对小。但我认为新兴市场面临的不是大问题,新兴国家货币的贬值也并非坏事,巴西、南非等国的货币最近都在贬值,这对于他们的出口有好处,中国对此应该很羡慕。我认为最终资本还是会回到新兴市场的。所以即使是现在,中国也可以推进资本账开放。
财新记者:如何看待上海自贸区即将展开的金融改革以及中国资本账的开放路径?
恩格尔:我知道中国在改革上比较喜欢逐步推行,首先通过试验区的方式然后再推广,这也许是明智的。中国的改革没有走过回头路。30年前中国成立了深圳特区,上海自贸区即将试验的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及引入外资机构,相信最终也将在全国推广,只是给了上海先行一步的机会。
我认为资本账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是相互关联的,利率上限是应该扩大的,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过低,他们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不是加速了资产泡沫,就是回报不稳定过于投机。银行也不应轻易去重组不良贷款,应该让其中的一部分违约,或是出售部分不良资产给愿意接手的金融机构来改善资产负债表,这样整个行业的估值也能有所提升。
开放路径方面,我觉得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宣布在5年后或是某个时间点,人民币将实现完全可兑换,这样外资金融机构可以积极着手为未来的自由市场做准备,中资银行也将积极改善自身资产负债表,以迎接他们同外资银行间的竞争,这将极大促进中国经济。
为了说服这一日期的真实性,我认为政府可以宣布计划解散审批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的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