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曼德尔森:政党要与时俱进

2013年10月01日 11:38 来源于 财新网
英国工党在执政13年后失去人民信任,值得各国政党借鉴

  改革看三样

  财新记者:你怎样看中英关系?去年两国关系比较冷,现在好像好一些了,是不是还有一些障碍?

  曼德尔森:我认为中英关系的根基是非常强的。因为我们有非常好的双边投资关系。英国经济是非常开放和自由的,以市场为导向。中国也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而且中国非常需要欧洲的开放性,以使自己的产品进入欧洲市场。英国在欧洲内部是最支持这种开放性的。中欧关系对中国非常重要。因此我们不能让相对微小问题上的分歧,阻碍这样的一个紧密合作的大趋势。去年在一些事情上有一些误解,但我认为这已经得到了解决,中英关系正在回暖而且会越来越好。

  第二,这样大的进程、趋势性的进程,也是投资机会,中英双向的机会。在英国的商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我们欢迎中国投资,我们已经敞开了大门。我认为中国人应当看到这样的局面,充分利用这些机会。

  中国企业有时候会发现,进入英国市场比进入其他欧洲市场要容易。但同时我想强调的是,中英关系中需要有同等的开放性。我们已经看到中国领导人说,中国会欢迎来自欧洲包括英国的外国投资,外国公司要能像中国公司一样被同等对待。中国正在说的是要向市场化发展,比如在银行体系,欧洲和英国银行业非常看好,他们正在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这就是需要两方面更多合作的地方。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政治决心,还需要商业企业间的信任合作,并不总是与政府有关。

  财新记者:现在大家都在谈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TTIP),你认为中国是否应当尽早加入TPP?

  曼德尔森:贸易开放对中国非常重要,中国有巨大的出口,需要找到出口市场,这就需要支持商品和服务自由流动的框架。中国应当避免被落在后面。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管制的放松,换来的是经济表现、经济增长的大幅提高,贸易规模的增大,创新、生产效率的改进。现在,中国不仅需要WTO ,还需要区域自由贸易体系,乃至双边自贸协定,来确保合作的加深,生产力和创新的深化,这些都是巨大的机会。过去十年的开放红利已经被充分利用,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找新的可能性、新的途径。像TPP这样的协定是能够满足这样的需要的。

  财新记者:你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哪些期待,或者说最希望看到的改革有哪些?

  曼德尔森:我会看几件事。第一,改革是否能够坚持下去,不仅要看方向是什么样的,更要看具体会怎么做。过去20年来,中国越来越依赖国有企业部门和行业,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效率越来越低。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实施,怎样推进市场化,提高效率,是我最关注的。

  第二,怎样鼓励私有部门的发展。他们才是新的想法、新的产品、新技术和新渠道的创造者和应用者,但他们却是被反复审查和严格限制的,被国有企业排除在很多行业之外。因此关注点是怎样为私营部门创造发展的空间。

  第三,银行和金融体系会发生哪些变化。中国许多中小银行,是在并不那么按照商业原则行事的、由大型金融机构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中生存的。他们对于资本定价和支持私有企业,起到了作用,但同时在风险管理上存在缺陷。金融业开放,一些小银行可能会消失,但这些空间有可能被更好的中国和外资银行所填补,他们有很多资本、经验。这一领域英资银行非常关注。

  记者点评:曾任欧盟贸易委员的曼德尔森一贯支持市场化改革与贸易自由化,认为进一步开放市场将为中国带来新的机会,激发新的潜力。从英国、欧洲与中国自身的经验来看,这一点不证自明。作为英国工党元老,他又指出,政治决心和凝聚力,是一切经济改革的基础。因此,他的自传并不局限于“英国人看英国”,因为全球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也有共通的原理。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