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记者 李增新
9月17日和18日,曼德尔森在北京推广其自传《拯救工党:与布莱尔一起的峥嵘岁月》。这是关于他在过去25年间帮助塑造英国和欧洲政治的故事。
曼德尔森讲述了他作为布莱尔和布朗的高级顾问,如何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帮助重塑英国工党,创建具有新眼光和新战略的“新工党”的故事。他分享了他作为工党1997年上台执政时的主要战略家的经验,解释了他作为布莱尔的资深内阁大臣,以及布朗的第一国务大臣的职责。
他以超越英国政坛的眼光描绘他在任期间英国在世界扮演的角色、特别是英中关系的改变。他曾与中国政府高级官员会晤,书中描述了他是如何帮助英国和中国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的。
这本书不局限于英国而是侧重于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作为2004年至 2008年间的欧盟贸易专员,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候,他同欧洲各国的领导人一起制定了贸易政策。中国人记住的正是他在这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他努力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贸易关系。在这个“特别版”的新的一章中,曼德尔森谈到了他在与中国政府为刺激全球经济举行的谈判中学到的经验教训。
在专访中,曼德尔森对财新记者表示,希望这本自传让中国读者了解英国政治传统与现状,回顾中英关系在过去十几年间的历程,以及其自身曾担任的角色和采取的立场。政治决心是改革的基础,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与言出必行的态度决定政党的存在和兴盛,“这是我想传递的一个信号。”
财新记者:能不能概括一下,《拯救工党:与布莱尔一起的峥嵘岁月》的主题是什么?你最想传递的信息,特别是对中国读者传递的是什么?
曼德尔森:刚刚发布的中文版,主要讲述的是过去十到二十年内英国工党发生的深刻的政治变革。作为一个政党,我们曾经失败过,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我们的政策并不吸引人。我们希望成为一个能够传播和实现我们的理念和价值的政党,就像我们曾经办到的那样。这就需要根本的改革。这并不容易,很多人抵制改革。好在出现了强势的领导层,把该做的都做好了以后,我们最终步步为营,最终在政治上取得了胜利(1997年工党上台)。
我认为,世界上的所有决策者、政治势力、政党,目前都面临类似于我们当初面临的挑战,也就是停滞不前——如果他们不能重新塑造自己,不能修缮他们的形象和权威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的话。这在中国同样适用,你们的政治领导人在谈论有必要使党在党员中、在公众当中重新树立形象,这事关重大利益。因为如果你想要经济改革并且成功,就必须把政治搞对。这是我这本书最想传递的信号。
找回“新工党”
财新记者:在书中提到的历史中,你有过哪些困难的时刻,或者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的时候?
曼德尔森:有很多啊,你不得不进两步、退一步,但你还是必须全力以赴。我职业生涯的开始,那时候我还非常年轻,是个英国工党高级官员。那时候工党正处于危机之中,大家都承认需要改变,但无法就如何改变形成共识。于是,我们首先做的是为工党描绘出一个未来的蓝图,全新的形象,这个时候还没到怎么实现的地步,党还是那个党。
接着就必须改变我们的文化、组织以及许多政策。这是困难得多的工作,事实上用了十年才真正实现。因此,在这本书当中我想强调的是,你可以先改变你的形象,你使用的语言,但这只是第一步。你必须审视自己,你的文化、前景、政策,要想成功就得有真正的改变,而不能流于形式。
财新记者:是不是一定要到了危机才会改革?
曼德尔森:这是个好问题。我们对党内说,如果我们不变,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不能实现现代化,改变我们自身,工党就只会衰败下去,因为在英国,人们还是有别的选择的。我加入工党的时候是负责宣传和通讯的竞选官员,当时我就已经看到,其他政党正在吸收工党的党员。于是我就像另一位党内领导说,我们需要完善我们自己,如果不能做出必要的重组,人们就开始看其他的党,其他的理念和价值,但当时并没有别的党与我们的理念相同。也就是说,工党复兴是唯一出路,这事关生死存亡。
财新记者:那为什么今天工党又式微了?
曼德尔森:当时我们做的主要是创建具有新视野和新战略的“新工党”,组织架构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新的政策给了我们三大选举胜利。在1997年,我领导的竞选活动把工党和布莱尔推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结束了18年的保守党政权。这在工党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我们赢得了议会中的多数席位,数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届。之后我们又赢得了两次连任,这也在工党历史上绝无仅有。
然后到了2010年,我们选举失败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忘了“新工党”的哲学,而正是这种理念使我们当初取得了执政地位。我们失去了清楚的定位,人们开始对是否再选工党犹豫不决,开始寻找替代。
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执政了13年,人们说,他们已经干了13年,可能该轮到别人了。今天工党作为反对党在瞄向2015年选举。但我们必须把同样的清晰路线和自信心找回来,像1997年那次一样,否则就还会失败。
财新记者:执政13年后的失败,应该有许多需要反思吧?
曼德尔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满,把人们的支持想当然,忘了要有有效的直接沟通。政府总是要面对自满的风险,以为权利是理所当然,以为会一直执政下去。在像我们这样的民主制度下,就是这么残酷,说下台就要下台。如果你失去了与公众的接触、紧密相连,你就一定会失败,因为还有别人可选。
现在对于工党来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可选项”,就要与大众产生真正的连接,推出让人们感到获益的政策,改善他们的生活的政策。要有强有力的领导者。这样的领导者必须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而且在沟通中直言不讳,要有对政策和政府的想法。还要有一个坚定的团队,成员目标一致,有相同的信念。政策要一致,计划要统一,政党要有凝聚力。总之,鲜明的立场和政策主张、强有力的领导层、政党的团结和凝聚力,是成功的条件。
财新记者:你在工党的职业生涯,从主持宣传和竞选活动开始,你怎么看如今互联网和社交网站对政治的影响,在英国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
曼德尔森:根本上,还是互联网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当然他们会影响到政治。公众比以前知道得要多得多,政府、政客无处藏身,而又由于社交媒体的兴盛,信息、知识和新闻传播更快。
此外,人们总是会对个人的人格进行判断。由于有互联网,人们更多地看到政客,也更多地考验和审视他们,然后再通过社交媒体,把自己对政治家的判断与别人分享。这就使政治领袖的人品、人格非常重要。而且,政策会通过互联网传播,使人们更加清楚,谁颁布的政策,谁要负责。
社交媒体相对新一点,但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你对人本身、对与人沟通无所谓,如果你不能给人们充分解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让他们能够对你的行为作出判断,人们就会说,“原来他们并不知道正在做什么,他们不关心我或者我的立场,他们没准备让我们检验他们的决策。”这样,就会使你的政党或政府领袖越来越不受欢迎。社交媒体给政治领域的知识、人格和责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政治领袖要么去适应,要么被淘汰。
财新记者:你是否还有意再次带领工党再次取得执政党地位?
曼德尔森:我支持我的政党也为它做出贡献。现在是新一代的领导人,有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并不想太依赖老一代。个人来讲,我不认为我很老,从惯例的标准来看我还算年轻。过去领袖们可能在60多岁、70多岁开始任职,我还不满60岁。
时代在变,不在位的时候不应该总是指手画脚。目前我还有别的事情做,在商业和金融领域。我对政治还有兴趣,这也是为什么我写了这本书并在中国发布。因为我了解中国,关心中国。我作为英国政治家和欧盟委员的时候就常来中国,现在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