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余文琦)为期三天的克林顿全球倡议年会(简称CGI)于9月26日落下帷幕,此次会议与联合国大会(UNGA)年会同期在纽约曼哈顿举行。这两个会议聚集了全球政治、经济等各界领军人物共同探讨叙利亚,世界经济发展等全球性问题。
每年的 “UNGA+CGI周”均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政府、企业、媒体和慈善界领袖相聚于纽约曼哈顿。CGI年会是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2005年创立的非政府组织,该论坛效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跨界合作模式,强调以行动解决全球性问题。大多数与会者来自美国,也有部分来自欧洲,中东与拉丁美洲。
CGI的参与者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重合度很高。后者由经济学家查尔斯•施瓦布于1971年在瑞士创立,WEF起初是一个关注欧洲企业管理的论坛,如今已经拓展为一个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问题、促进国际合作的思想交流平台。每年一月份,全球一千多名顶尖企业的CEO汇聚于常年冰雪覆盖的瑞士小城达沃斯,共同探讨如何改善全球状况。除此之外,WEF也会举办一些区域会议,以促进企业领袖和举办地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交流,并加强地区间合作。
近几年,亚洲博鳌经济论坛异军突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亚洲区域相关会议。每年博鳌论坛都在中国海南岛举办。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前领袖1998年率先提出设想,在亚洲创办一个媲美“达沃斯”的论坛。博鳌于2002年召开第一次年会,会议关注亚洲区域事务与整合。自此之后,每年春天该会议网罗两千多名政界、商界领袖,媒体精英和知名学者与会,多数来自亚洲地区。
创立者初衷,个性,地区和组织目标有所不同,因此这三个举足轻重的世界级论坛各有侧重。
WEF/达沃斯: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介绍,达沃斯最初旨在向欧洲公司介绍美国的商业管理实践,帮助欧洲企业发展。论坛强调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股东、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还要顾及企业的员工和所处的政策环境。现在,世界经济论坛会每年会发表国际经济形势研究报告。一些人批评论坛近年来过于关注学术问题,渐渐偏离了注重实践和解决问题的主旨,变得更像是一个“商学院”的活动。但也有些人认为WEF所提供的思想交流平台能鼓励企业突破以往利益驱动的行为模式,看到更长远的问题。
博鳌:博鳌论坛的创立主旨在于增加亚洲在国际经济贸易事务的影响力,被广泛认为是由中国主导的倡议。其成员包括政界领袖,顶尖企业领导和精英人士。根据近年来的会议主题以及2013年与会者名单来看,政界和商界是该论坛的主要关注点,而民间组织的比重在讨论中逐年降低。一位参加了2013年博鳌经济论坛的美国企业代表介绍,论坛中来自美国的企业数量较少。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论坛上,与会者对于美国在亚洲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讨论较往年变得更少。
CGI: CGI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总统克林顿的个人魅力和他在世界领袖,商界和名人之中的影响力。它呼吁要在将“行善”落到实处。因此,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民间组织在这个会议中被给与了和政界,商界领军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如果能够提出有效建议和计划,来自社会组织的声音也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同于其他两个论坛,CGI侧重于解决社会问题。在促进NGO与民间组织发展的同时保证商业需求。因为该组织的公益性,以及对改善世界的强调,CGI更注重如何调动协调资源而非解决具体问题。据了解,CGI已经筹措了超过73.1亿美金用于改善180多个国家40多亿人的生活。
由于各有侧重,这三个会议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然而,它们所代表的世界观不尽相同,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也有所差异,这些不同的观点之间或许存在着竞争关系。另外,博鳌与CGI的参与者并不重合,但达沃斯与剩余两个会议的参与者重合度都比较高。随着亚洲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与日俱增,加强三个世界论坛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推动各界共同建立一个持久的全球性战略。▇
(翻译:实习记者 牛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