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余文琦)在奥巴马政府宣布与国会预算谈判破裂后,一些华府评论家开始撰文猜测总统是否依然会前往亚洲参与APEC领袖会议并参访马来西亚与菲律宾。最终,总统还是取消了亚洲行。
对许多观察美国亚洲政策的评论者来说,这无非是个新闻大标题。 因为在奥巴马第一任期大动作地宣示美国重返亚洲的新政策后,许多人对美国有所新的期待。但继希拉里下任及一些负责亚洲政策的强势领导者离开政府后,亚洲观察者开始担忧在美国内政及中东局势混乱下,美国对亚洲的承诺是否如一。而奥巴马此次因国内预算争执导致联邦政府关门, 而取消参与APEC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展开的领袖会议,正给了媒体大做文章的机会。但奥巴马取消参与APEC领袖会议及亚洲行并非美国总统先例,若由此来定论美国不再重视亚洲实在是片面之词。
若从克林顿总统时期一路来看,美国总统几乎亲自参与每年的APEC的领袖会议。自1993以来,只有四次例外:
1995年克林顿也因与国会预算争执不下而导致联邦政府关门,使得他取消参加在日本举行的APEC会议。
1998年则因伊拉克危机,克林顿决定取消参加当时在马来西亚举办的APEC会议,改派副总统戈尔。
2012年APEC领袖会议提前在10月举行,使得奥巴马无法在总统大选前几周离开国内,所以他没有参加在俄罗斯的会议。
除此之外,美国总统例年都亲自参与,表达对APEC论坛与亚洲的高度重视。
若仔细分析,在内政焦头烂额的情势下,奥巴马实在不可能抽身离开华府。从国内来看,总统出访亚州的预算据估计大约是8000万美元,奥巴马怎可能在政府因预算吃紧的情形下大费周章地去旅行?一方面将表示他没有待在国内用心解决最大的政治问题;一方面则显示他在公务员发不出薪水时反在自己的身上花了8000万美元。这或许是民主制度下较无效率的结果,但若其他国家领袖在面对相似的情况下,大概也很难做出不同的决定,这也再次反应出内政主导外交的现实情形。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此行原先计划是到其他地区,取消的可能性大概是相同。因此观察者毋须以“亚洲”做标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内政。
媒体和观察者应该更注意的是,美国若因内政需求无法在国际事务上有相同程度的参与,这对世界及区域情势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就全世界来说,这是许多人近来非常关注的问题。奥巴马在九月联合国年度大会的演讲中透露了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难题。他谈到,美国在中东长年战争后,国内有相当程度的疲倦感,再加上国内的经济问题,美国已无法在每一个国际问题上都大幅度地介入。世界各国也不应该期待美国出面解决每一个问题。但这并不表示美国不会参与重要国际事务,因为美国的价值观、立场和想法仍对国际局势有正面的影响力。
奥巴马的谈话显示,世界上需要的不是强国互争单一领导权,因为现在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的能力。但有能力的国家应该互相分担领导权,尤其是区域或次区域性的强国更须站出来发挥领导能力。但这并不表示霸道侵害他国的权益或欺负弱者,而是发挥担当领导者应有的责任感,调停危机,做对的事,有长远的打算。
以短期而言,奥巴马缺席APEC付出的最大代价除了让亚洲各国失望外,是美国主导的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无法照原先计划于今年底达成协议,让积极推动亚洲自由贸易协议的其他参与国觉得枉费了近来谈判的努力。亚洲是美国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区,为美国国内制造就业机会,因此对美国本身的经济伤害也大。另外美国原先计划与欧盟国家利用亚洲行谈论的贸易机会也暂缓。
另外,奥巴马缺席在文莱举办的以东盟国家为主的East Asia Summit,则有更大的政治及区域性政治后果。毕竟东盟十国是美国及西方国家近来强力拉拢的区域论坛,美国好不容易于奥巴马执政后建立与东盟领导人的对谈机制,缺席年会让各国怀疑美国的承诺是否是长期性的。
总而言之,奥巴马取消亚洲行是客观环境使然,亚洲国家需要考虑的不是奥巴马或美国是否不再重视亚洲,而是在世界情势变化之下,亚洲各国如何站稳步脚正视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