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实习记者 吴咪咪)上海市暴雨内涝引发外界质疑城市排涝建设。对此,上海市防汛办副主任章震宇回应称,上海市正在规划和研究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城建、管位及交通组织也是排涝建设主要阻碍。
上海市气象台统计显示,从10月7日11时至8日11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52.9mm,为1961年以来全市平均单日降雨量历史第一位,降雨范围、强度均超过2012年“海葵”台风。
暴雨造成全市50多条段马路积水10-20厘米,30多个居民小区积水5-15厘米,600多户民居进水5-10厘米。有两人因灾死亡。
“根据国务院通知,要求加快城市排涝建设,我们正在研究调整城市排水规划,在此规划中可能会提高排涝标准。” 章震宇说。
数据显示,上海市城镇区排水能力为36mm/小时,而10月8日早上5至7时,闵行及松江累计雨量已超过50mm,其中松江最大为60.8mm,加之松江、青浦、金山本处低洼地区,造成城区积水。
章震宇介绍,上海市排涝渠道有两类,一类是依靠河道支流自然排水,但是暴雨当日,受天文大潮顶托、上游太湖洪水下泄和本地大暴雨共同影响,黄浦江沿线潮位上涨迅速。8日下午3时55分,松江米市渡午潮实测潮位超达4.61米,超警戒线1.11米,也超过历史最高的4.38米,创出新纪录;松江、青浦、金山等11个站点的内河水位也同时创出历史新高,致使河道排水困难。
第二类是通过强排水系统,将积水经由泵站强排至河道。问题是此系统在河道水位正常时才有作用。暴雨当日遭遇涨潮,排涝时间缩短,内河水位本身偏高,即便是强排,内涝也难以排出。
上海城镇排水管道管网复杂,各年代管道并存通用。在上海市中心区,仍有清朝管道正在使用。近年来旧管网改造后,目前多数属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建设。
“还有许多农村、非城市化地区根本就没有排水措施,主要通过河道的支流来调节。”章震宇坦言。
章振宇指出,城市排水防涝建设的阻碍不在于资金。今年4月和9月,国务院都曾发文要求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关键在于城建、管位、交通组织三方配合。上海建设强排设施如泵站等,涉及征地拆迁等问题;铺设大口径排水管道,涉及管位问题,随着上海轨道交通发展,管位资源稀缺;同时管建与交通组织相连,交通繁忙致使公路施工困难,也阻碍上海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