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李雪娜 实习记者 祁荟全)“长期来看,互联网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而言,只能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10月10日举办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他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目前尚为初级阶段,互联网金融热潮有造势的成分。
郭田勇指出,互联网金融三大优势正冲击银行业,包括大幅降低银行业交易成本、客户服务口径扩大、增强对金融业未来的风向把控。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支付、贷款、理财等领域发展迅猛,对传统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不过,在对国内P2P公司调研时,郭田勇发现,目前作为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P2P更多是“伪线上真线下”,“P2P只是在线上做了配对,大量业务还是要在线下,一旦走到线下,这就和传统银行的贷款业务接近了。”
针对目前热炒的“大数据”,郭田勇也提出质疑:“大数据”到底是概念还是真金。
在他看来,国内众多互联网企业中,真正能形成大数据优势的屈指可数。银行业也是如此,“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开通电子商务平台做大数据,结果运营一年的客户交易量没有支付宝半天的量多。”
目前央行、银监会、地方金融办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处在“想管又怕管不好,又怕管了之后风险更大,出了事要担责”的“吃不透、拿不准、分不清”的混沌状态。
他认为,这种混沌状态,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快速野蛮生长的空间。近两年来,小额信贷模式、众筹融资模式、网络理财服务模式等一系列新兴金融特征模式迅速兴起。
监管的缺失带来风险隐患,最近P2P网贷资金被挪作他用、赚取利差、甚至卷款潜逃的事件多有发生。
“互联网金融从混沌走向有序、从野蛮发展逐渐回归到一个有序发展的阶段,需要一个过程”他说。这一过程中,互联网金融需要解决的主要风险包括消费者信息安全、风险管控、易踩到“红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