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分析师称强势人民币拖累出口表现

2013年10月12日 17:18 来源于 财新网
9月中国出口下降0.3%;澳新银行称,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标、主要港口吞吐量表现及工业制品价格均处弱势,表明中国经济仍存一定下行风险

  【财新网】(记者 陈法善)9月中国外贸数据今天(10月12日)公布,海关数据显示,9月进出口增幅从7月、8月的7.8%和7.1%,回落到3.3%。海关总署称,这是受去年同期基数较大等因素影响,而分析师认为,人民币强势也是原因之一。

  中国贸易增速在连续几个月的上升后,9月出现明显下滑,具体看,出口值同比下滑了0.3%,进口同比增长7.4%,由于出口增速显著低于预期,而进口则略高于预期,整体贸易顺差从上月的280亿美元回落至152亿美元。

  澳新银行大中华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及分析师周浩认为,中国贸易在9月的低迷表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节日因素的影响,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中秋节落在9月中,而去年则在9月的最后一天,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正常的工期,并影响了贸易的表现。

  澳新也提及人民币强势这一因素。周五(10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1458。今年以来,以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22%。

  有市场人士称,从去年9月开始中国贸易数据基数较高,并在很大程度上将此归因为出口数据造假造成了数据虚高,而澳新银行结合港口吞吐量数据的研究表明,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整体贸易走高与港口吞吐量回暖形成相互印证的关系,港口吞吐与贸易数据之间出现严重差异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

  今年年初至四五月份,中国内地对香港出口值一度出现异常高涨。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今天承认,“今年前四个月对港贸易当中存在一些套利的现象。”

  此外,澳新银行注意到了两个现象,一是9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一定程度表明钢铁需求在房地产和汽车的带动下仍表现较为稳健,二是9月主要港口吞吐量表现较差,而工业制品价格仍处弱势区间,澳新银行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标也一直在低位徘徊。

  “这些指标都表明整体经济表现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我们也预计第三季度GDP将同比增长7.6%-7.7%,也维持全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6%的基本预测。”刘利刚等称。

  他提醒,由于贸易顺差大幅低于预期,人民币汇率可能在短期内面临一定的走弱风险。

  此前,经济学家的一致预测显示9月贸易顺差将达近300亿美元。

  根据海关的最新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收窄了5%,为1528亿美元。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