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基辛格与崂山道士

2013年10月13日 20:25 来源于 《财新周刊》
如看不到美国以及美国外交的成功主要不是靠基老们的权术,那我们的学习就难以长进

  基辛格,生于1923年,如今已是古语所谓耄耋之寿,按理早该颐养天年。但老先生依然身体壮,谈锋健,天南地北,折冲樽俎,在前两年以《论中国》弄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后,今年更以出人意料的中国之行,为国人再添话题。时贤议论多矣,最让我动心的却是对门同样年过耄耋的老阿公的感叹,“这老头子,身体怎么这么好!”

  话说邱吉尔告别政坛时已年过八旬,当时医生对他抽烟喝酒均有严格限制。有一次他与铁托见面,后者一边大抽邱吉尔牌雪茄,一边痛饮苏格兰威士忌,甚至把邱吉尔那杯也喝了。邱首相看得心生妒意:“你怎么保养得这么年轻?”话刚出口,自己也就有了答案,“是权力让你如此年轻!”

  事实上这也是基老的养生经。尼克松当选后如何主动派人与他联系,到巴基斯坦后他如何装肚子疼甩开记者秘赴中国,毛泽东的书房是何种布置,周恩来的言谈是何种风格,周恩来是当面跟他说中美重新建立联系会“震撼世界”⋯⋯所有这些,基老以无数版本在无数场合讲过,其功效,跟阿巴贡和葛朗台定期查看库房里的金币一样,“让我心里好暖和”。

  基老出身旧欧洲,以研究梅特涅和俾斯麦的宫廷政治技艺起家,因此从不掩饰对宫廷和权力的甜蜜感。他的回忆录中译本名为《白宫岁月》,在中文语境里很容易激起神秘感,这正是基老需要的——尽管白宫的实质不是宫廷是广场。

  聪明如基老,未必不知道自己在美国政治传统下其实是异类。《大外交》开宗明义便讲美国世界政治构想的两大传统,一是威尔逊式的世界主义,主张民主外交、人民外交、透明外交,基点是对美国民主自由传统的高度自信;第二才是在尼克松和基辛格手中正式成型的现实主义外交,讲究宫廷政治技艺,权力平衡。前者是人间正道,后者是宫廷诡道。基老著作是讲后者多,讲前者少。他尤其不该隐没这样一个秘密:像他这样的外来者之所以能够登堂入室、风生水起,离开了所谓“美国从全球70亿人中选人才”一条,根本无法理解。

  或是投桃报李,或是惺惺相惜,毛泽东在世时,基老著作以及研究毛的著作,就从“内部参考”流向坊间。迄今“基学东渐”已近三十种,或隐或显的中式门徒更是难以数计,从而在中国的国际政治观察中,大有形成“基辛格主义”之势。与诸多国人一样,我也是基老学问的仰慕者,甚愿其学说发扬光大,其行止后继有人。但世事的变异让我感到,如不全面认识美国的外交遗产,看不到美国以及美国外交的成功主要不是靠基老们的权术,那我们的学习就难以长进,甚至是邯郸学步式地寸步难移。

  山东淄川的有志青年小王,羡慕仙道,乃负笈崂山。老道士将他留下,但每天既不谈玄也不说理,只让他随其他门人打柴,月余“手足重茧”。小王不堪其苦,遂生去意。一晚,小王打柴归,见老道正跟二友喝酒。天黑无灯烛,老道剪了个镜子大小的圆纸贴在墙上,便见“月明辉室,光鉴毫芒”。一友说,大好时光,应该同乐。于是从桌上拿下一壶酒,请围观的门人传着喝。八九个人,几圈下来,酒一点都不见少。正在小王好奇的当儿,朋友又说,何不把嫦娥请来助兴?于是拿起一根筷子扔向月中。只见仙女从月中飞出,等落到地上,活脱一个与常人无异的绝妙女子。轻歌曼舞一通,美人盘旋而起,瞬间又化为筷子。一会儿,另一朋友说,喝得差不多了,把我送上月亮如何?于是三人移席,渐入月中,“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在镜中”。不觉间,月亮暗下来,门人端上灯烛,定睛看去,独坐的只有老道一人。

  小王瞠目结舌,去意遂息。谁知接下来的一月生活照旧,忍无可忍,遂与老道作别。临行前,小王恳请老道略授小技,教他穿墙法门。老道便将口诀教给了他,并嘱咐,回家后一定身心洁净,仔细修持。小王哪听得进去,一进门便跟太太吹嘘。太太不信,小王后退数步,念念有词,狂奔着冲墙跑来。只听砰的一声,瘫软地上,半晌不起,只见“额上坟起,如巨卵然”。小王又羞又气,一个劲骂老道不是东西。

  不错,这正是《聊斋志异》里的“崂山道士”。之所以不怕读者厌烦炒这盘冷饭,乃因为世事正如蒲松龄所说,小王这样的人“正复不少”,他们不知道惊人仙道的前提是“手足重茧”和用心“洁持”。只想“执此术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开始时也未必没有小成,“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最终,没有不头破血流的。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学系副教授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