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李雨谦)9月物价总水平超预期上升,达到七个月以来高位,纵观全年,通胀起伏仍在既定区间,政府年初确定的3.5%的CPI控制目标尚无威胁,这支持了一段时间以来“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的宏观政策。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环比均呈现上升趋势。CPI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0.8%,二者扩大幅度都属于年内的较大值。
下午,股票市场上证综指以微涨0.43%报收,说明市场对此并无担忧。
对节假日和季节更为敏感的食品价格大幅度向上,是造成此次CPI增速总体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在统计部门看来,9月食品价格上涨既有中秋、国庆节日因素,也受到季节性因素和部分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
9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远高于前九个月4.4%的平均水平;环比上涨1.5%,高于2003-2012年同月1.1%的平均环比涨幅。显然,食品价格的上升动力正在加强,而且要超过历年同期。进入四季度,随着天气转凉以及去年同期基数处于较低位,CPI涨幅可能继续有所攀升。
宏观经济环境也将推动CPI继续向上。一方面,经济企稳的态势正在逐步确立,投资需求正在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价格上涨;另一方面,货币流动性依然处在高位,这为物价的上涨提供了关键的货币条件。
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达到了14.7%,高于年初确定的13%左右这一目标位;根据财新进行的经济学家调查,9月M2预计达到14.2%,虽有所回落,但依然在偏高位。
但是,从全年看,今年完成3.5%的CPI控制目标已经基本可以确定。由于今年上半年物价涨幅较低,今年前九个月,CPI平均涨幅只有2.5%,因此,即使四季度月度CPI继续抬高,全年CPI平均涨幅也当在3%以下。
而且,当前经济环境并不支持物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现国内经济复苏仍处于偏弱状态,对社会总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同时由于经济周期和结构调整的影响,经济增长仍将震荡,这对物价总体上不构成强劲的拉力。
另外,在CPI食品价格构成中占重要地位的猪肉等价格,目前看来总体涨势平稳;资源型价格也还处在负增长阶段;输入型通胀也没有明显抬头,
这样看来,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的政策,仍有望延续,这为推行政府拟议中的各项改革提供了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