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融资时代制胜之道

   本期嘉宾:王宇、汤谷良、张建平、王庆、德地立人、袁沁敔、石铁军、李克非;主持人:杨哲宇

郭树清新政释放融资改革信号

  德地立人:中国经济确实已进入转变时期,金融体系也必须转型。在融资新品种不断出现的过程中,不论中国经济以8%、7%还是6%的速度增长,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都会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从这个角度讲,尽管目前股市不好,但是股市也不会永远这么差。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有着清晰的理念。郭树清要求市场能见度要提高,要透明化,要以“三公”(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作为工作前提。

  郭树清讲要放松管制,但是要加强监管,这是他的代表性思想。管制与监管,一字之差,内容全然不同。管制就是政府会直接参与、干预。管制会歪曲上市公司原貌,甚至会给市场不好的信号。而放松管制,就是要让市场功能充分发挥。政府要解决法制、规则问题和加强监管,看市场里有没有不符合规则的事情,一旦发现,必须严厉惩罚。

  汤谷良:在资本市场监管当中,我特别同意一句话,就是很多东西要交给市场。中国市场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监管的点太多,因此我特别欣赏郭主席说“IPO可不可以不审?”监管层要着力监管透明度,严打内幕交易,恢复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与价值发现功能,提高资本市场的公信力。

  德地立人:金融体系转型,首先必须是金融脱媒,去除中间环节,通过债券、股票等,开展直接融资。中国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目前,债券发行量每年都在以30%、40%的幅度增长,股票融资也有很大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监管中介都要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在中国直接金融里面,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准备;企业的主力也要慢慢从国企转为民企、从大型企业转到中小企业。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技术升级,或者说发展方式转型问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主力军。

  袁沁敔:从企业家的角度说,他们或许并不关心钱从哪儿来,他们更关心成本和效率。那么,如何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要注意三个关键词:发展,放权,法治。

  第一个,发展。中国债务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大体存量规模是5万亿元。这个规模与中国经济体量、贷款存量不相称。中国现在有60多万亿元存量贷款,也就是说不到1∶10的比例,因此,中国债务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还很巨大。

  第二个,放权。有人评论说交易商协会是野蛮扩张,我们认为,交易商协会代表市场,没有独立利益,不存在所谓“野蛮扩张”。我的体会是,债券市场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权力归还给市场。该是发行人决定的事儿,让发行人决定;该是投资人决定的事儿,让投资人决定。只有如此,市场机制才能起作用。

  第三个,法治。企业有合适的资产需要融资时,想发行资产支持的票据或者债券,有的投资人认为风险大,研究之后发现,这个时候往往缺乏法律支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力量推动中国的法治,为债务资本发展做出法治安排。

着眼资本概念 少谈国企民企

  汤谷良:没有资本市场的市场经济一定是残缺的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到今天,市场经济的进程有很多遗憾,最遗憾的就是资本市场。

  在宏观层面,如两年前我们大喊抑制资本市场IPO“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现象,从2011年起迅速改变为如何抑制新股“破发”。股票市场频繁处于极不稳定的情形,一定是监管制度有问题,这不是企业的责任,更不是依靠加强“投资者教育”能解决的。

  微观上也有问题。比如说迈进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但该名单中的中国央企在资本市场的价格表现,却着实让人非常遗憾。在资本时代,一个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首先绝对不是财务报表上的收入规模,而是它的市场价值。

  虽然说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操作层面,中国资本市场的确有很多遗憾,但如果据此认为资本市场不好,那是绝对错误的。资本市场肯定是有效的,投资者基本上是理性的。发展资本市场没有回头路可走。但是,我们必须反思,如何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监管层在“管”和“放”之间是不是时常错位?

  一个有竞争力的国家一定要靠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既要靠商业市场、产业政策,还要靠资本政策。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加速摆脱过度依赖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既然资本讲求平等,资本概念里面就要少谈国企、民企,真正的市场经济,其资本市场不分国有还是民营,经营者就是为股东创造财富。总是争论民营还是国有,表明我们离“三公”原则的市场经济还很遥远。

  德地立人: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坚持下去,不改不行。我们都很清楚,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都很优惠,资本成本肯定要比一般的民营企业低。单从发展资本市场的角度讲,我觉得,根本不用十年的时间,由于效率、机制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等原因,将来在同样条件下,上市公司当中的国有企业一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

  李克非:国企融资渠道比较顺畅,政府支持较多。今后几年如果我们要大力促进民企发展的话,一定要解决其融资的困难。我在海外做IPO,有一个感觉,2005年、2006年、2007年是一个高潮,那个时候上市了一批好的、规模大的民企;最近几年,在海外上市的民企中,效益好并有规模的,数量在下降。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股票市场的疲软,另外融资的问题也是当中重要的因素。在过去五年,资源分配对国企倾斜。最近国务院下文,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敦促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结合起来,这非常好。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