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谈电影《中国合伙人》

2013年06月14日 20:41 来源于 财新网
个人真正实现尊严、自由、心灵得到慰藉,得益于文化和法律、政治的开放

  问题应该抛给社会?

  张洁(曾任CCTV《新闻调查》制片人,现为电视剧中心主任):我周末走进电影院时,完全不知道是讲新东方的片子,也不知道是跟青春有关的片子。看后很感动,中国几十年发展,经济达到世界第二,另外一个很大的变化是民营经济的崛起。民营经济的崛起是中国几十年最大的奇迹,新东方是典型。而这个“崛起”,跟以往的“崛起”不一样,充满了知识力量。我被这种知识的崛起所震撼,这些既有知识背景又有理想、梦想的人在世界上打拼,中国的形象在整个世界格局中发生了改变。这是30年来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巨大变化。我被这样一部电影感动。起码在这部电影之外,我没有看到中国的儒商阶层的电影故事。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感受。

  第二,5月份有三个跟青春相关的电影,一个是《中国合伙人》,一个是赵薇的《致青春》,一个是我们做的电视纪录片《燃烧的日子——东方时空传奇》。这部纪录片没有像电影推广得那么好,但片子上线后,很多“80后”“90后”说特别励志。我们完全没有想到。我们做这个片子,是想对有理想、有梦想的人致敬。现在看这三个片子特别有意思。赵薇的《致青春》,我觉得是90后大学生的青春,那个青春是迷乱的,正好跟“80后”“90后”生长的环境完全相符。《中国合伙人》跟《东方时空传奇》有某种近似的东西,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在于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奋斗观念:《中国合伙人》讲的是一个企业家要挣钱,改变生活同时给社会创造福利;《东方时空传奇》是谈一个公共平台,不能想着自己赚钱的事,需要有理想和责任感。我也是打工者之一,当时的梦想是用新闻促进中国的进步,一点一点去推动,这代表了另外一种奋斗价值。

  这三类作品,尽管创作者不想承担过多的教育功能,但电视和电影的确具备这样的教育功能,没有办法避免。哪怕是娱乐,寓教于乐也是一种教育。所以,陈导的片子被人以不同的角度读解、批评,甚至不认同里面的价值观,都很正常。我们都在历史中穿行。早年强调精神时,我们被那种精神利用;后来完全把那种精神毁掉崇拜物质,那种全方位的物质崇拜,在特定时期内是一种进步。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但文明和素养等“软实力”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低”,怎么办?要对于金钱产生的背景作反思。所以,我听各位专家对《中国合伙人》的表扬和批评,感到有一种轮回式的挣扎。对此我们不应该问导演,更多的问题应该抛给社会。

  青春、奋斗、梦想肯定是特别美好的东西,任何时代都会有。但从今天的政治大格局到社会,到每一个行业,怎么样给有梦想的“80后”“90后”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是一个大问题。上周白岩松说了一句话:如果我们这一批生于50年代、60年代的人,现在既得利益者,可能在挡一些年轻人的道,如果我们陶醉于我们的既得利益,不为他们奋斗,不给他们更多民主和自由的空间,不仅“80后”没戏,“90后”同样没戏。我们这些片子,包括陈导的电影,就是要呼吁更好的社会环境,保护下一代人的青春和梦想。我觉得这是电影最不完美的地方。

  郭宇宽(资深媒体人):张洁过去是我的领导,很有激情。今天听各位讲梦想,但只讲了一个维度,其实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目标,一个是方法论。目标就是价值观,钱多了、名气大了、得天下实现梦想都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在我看来故事的内核不是这个,如果说故事有外在追求的东西,各个时代都不一样。80、90年代出生的人的追求更个人主义吗?我不完全相信。

  从价值观而言,洪晃老师和财神老师讲得有道理,但有点遗憾.我看这个片子后,想到一个故事背景很相象的印度片子《三傻大闹宝莱坞》,那个片子传递的正能量更强,但我们也不要急。

  这里我要说一个维度的缺陷,即方法论的缺陷。这个题目我最关心的是讨论合伙人命题,合伙人命题在中国是特别值得讨论的命题。前两年我跟一个蒙古族的学者吹牛,他有他的民族主义,说汉人不行,汉人历史上哪个皇帝上台不杀功臣?杯酒释兵权还算不错。但他们蒙古的成吉思汗老大带着一帮兄弟“解放”全中国,当时成吉思汗对他的兄弟都很好,每个人分一点地,合伙人关系善始善终。从这里面想,跟商业非常相通。美国企业有很多名字几个人在一块,比如惠普公司。如果新东方不叫新东方,叫“俞徐王”或者“俞徐王兄弟”,会怎么样?为什么英美有很多合伙制企业善始善终,中国这样的企业相对来说非常少?不管这个片子是否真正以新东方蓝本,故事最有价值的内容,是探讨中国人可以建构一个什么样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这是整个时代最缺少的,我有幸在中国电影界看到第一个这样的作品。中国出版界什么书卖得最好?到机场一看都觉得非常羞愧:《向毛泽东学管理》,冯总也经常引用毛泽东语录,这其实是一种人格分裂。我们身体处在这个时代,但某些话语还在以前那个时代。现在要弘扬中国商业界的正能量,重要的是全球化理念下的伙伴关系、全球治理。在一个企业里,思想高度也要到这里,这是我看到《中国合伙人》的感受,期待有《中国合伙人2》、《中国合伙人3》。

  主持人:宇宽将话题抛到了冯总身上,冯总的万通经历了野蛮生长期。在《中国合伙人》热播期间,“万通六君子”的故事,在微博上也再度成了热点话题。江湖进入,规则退出,怎么建立商业规则?请冯总说说。

  冯仑:没那么复杂。文化人操心太大,买卖人有的是智慧解决这件事。早年有早年社会环境的控制,特别像江湖大哥、政府官员,那时候的民营企业像农村的士绅,这是以前。活到今天,皮都蜕了很多次,有制度,当要解决生死问题时,人的智慧会被逼出来。当然期间有学习,有社会环境,有MBA,有长江商学院。合伙人这个事,就故事而言,很多。但现实中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由兄弟变成股东,由大哥变成董事长,经过几代人改变,形成了很好的公司治理。股份公司就是资合公司,有限公司是人合公司(有点合伙人的意思)。到了资合时,合伙人让位于制度,所以合伙人是相对性的,并不是公司形态中最完美的一种形式。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公司治理在现实中不断进步,中国今天有很多令人骄傲的人物,比如马云。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处于美国监管的环境,我们是A股,是在A股的监管环境里。在公司治理演进中,合伙人只是其中一种低级形态。

  但从拍电影讲故事来说,合伙人的故事好听:兄弟几个,金钱、女人、爱恨情仇,作为电影可以不断拍,但做公司的人不能沉溺于这些故事中。如果沉溺于这些故事中,公司就垮了,就往下坡走了。到今天,买我们万通股票的人有57万,都算合伙人,但我都不认识,核心的主要股东就四、五个。但因为是股份有限公司,不需要什么事都有优先权,我没有优先权,他卖股票给别人,可以不征求我的意见。能感动人,大家进电影院看,成为一个话题,就是好电影。剩下的,大家各自干各自的事,社会就完善了。

  徐小平:作为电影,我觉得《中国合伙人》是完美的。这跟我的个人境遇毫无关系。赚钱是电影的任务,浪漫喜剧,情人一定要结婚;警匪片,坏人一定要被带走;越狱片,囚犯就一定要逃出来,没有逃出来就不是越狱片;奋斗片就一定要成功。冯仑是“92派”,从中央机构到风雨飘摇的自我谋生领域,登上去就成功了,就活下来;否则就是失败,就沉沦了。这个电影完美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一代中国人奋斗的故事,加上一点兄弟情谊。这就是为什么评价很高,观众起来鼓掌的原因。从这个角度讲,艺术是完整的。从审美来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合伙人故事。

  洪晃:我们俩人的的确确不同意价值观,但没有觉得这不是一部好片子。德国有一个好导演,她给希特勒拍了无数的片子,但她宣扬的东西我绝对不同意,可我喜欢她的片子。我很喜欢《中国合伙人》,但我不同意里面的价值观点。

  宁财神:片子值得大家去电影院看,也有娱乐性,只是没有打动我一个人而已。

  主持人:晃姐以希特勒的御用电影师来比喻《中国合伙人》的价值观,这个陈导来回应。

  陈可辛:这部电影值得大家讨论,这不简单,因为我没想过我的电影会让大家讨论。网上有人说我在贩卖情怀、回忆,我喜欢情怀、回忆、感动,所以我的电影是煽情的。但我是拍故事、拍人物的,我不算一个知识分子,也绝对不是学者,没有很大的社会抱负和看法,只是拍人的故事。我拍的都是现实题材,但题材不会现实到非常现实,只是借人物拍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次《中国合伙人》上映,很多香港人问我为什么拍这个。因为,香港没有大时代,大时代使我的小故事、小人物更丰满、更感动,因为进入这一个时代能激发起大家的兴趣,而进入到价值观这样的高层次我担当不起。我不是有那么大理想的电影人,所以,今天大家能来,非常谢谢。我完全同意你们的批评,只是我的能力就只能做到这样。谢谢!

  郭宇宽:我觉得有争论不是太大问题,没有本质冲突。冯仑在商业一线探索,搞文艺、写文字、拍电影,用冯总说的话是“爱情就是那点事”。一句话事就都办完了,为什么有人要写那么长的小说?我觉得要把中国商业界、中国时代鲜活的探索变成一种文化自觉,对文化时代有反思。

  主持人:我们最后留一个问题给媒体席位。

  《新周刊》记者:陈可辛导演,您说香港没有大时代,《中国合伙人》电影让我想起你在20年前拍的电影《新难兄难弟》,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为什么在您接受访谈过程中,很少会提到这部电影。第二,在您看来,这不是在反映香港的时代吗?您是一个非常喜欢拍怀旧片的,您认为在商业上比较成熟的怀旧共鸣片,有没有哪些必要的要素?您是否有过这样的总结?

  陈可辛: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每次拍电影都在“摸石头过河”,不知道电影出来观众是否喜欢。没有比较,所以我说不出来,因为每次不同元素都有不同的反应。第一个问题,我接受媒体访问都是被动的,没有媒体提问问到那部电影,我就没法提到。那部电影在评论上、票房上没有很高的成绩,我倒是希望有人提,但永远没人提,结果我就没机会讲。

  主持人:谢谢陈导!主持人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在节目该结束的时候说结束。非常感谢到场的各位嘉宾,讲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从《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这一代企业家的奋斗故事。中国可能实现了一个梦想——财富梦,《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也真实地表达了这一阶段的财富梦。但是,中国人的“中国梦”,仅仅只有财富梦吗?远远不止。所以,我想把今天这个时刻视作新梦想开启的时刻。过十年、二十年,如果再有一次沙龙讨论“中国合伙人”,我想也许会是“走向公民共和”的合伙人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谢谢!

    本文根据腾讯燕山大讲堂222期现场速记稿整理,现场主持人为杨子云,活动举办日期为2013年5月31日 

责任编辑:宋宇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