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自私自利,私和利这两个字,在中国思想传统中,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逐利的小人太多,难免世道浇漓,必得把人人都教成君子,狠斗私字一闪念,才可期望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耻谈利益,这大概是因为国人格外仁义吧。
不过,我觉得应该把论理中所称的自利或self-interest跟自私分开来说。论理中说到“自利”,根子上不过是人作为生物自保自救的本能,人走到悬崖边上就知道退步,掉到水里就会挣扎着爬起来。进到社会关系里,卖东西的想多卖俩钱,买东西的想少花俩钱。这种自利,不仅可以理解,而且是我们理解其它一切行为的基础。如果人走到悬崖边上也不知止步,掉到河里就任水淹死,如果我们都像君子国里的人,卖东西的一心要卖得便宜买东西的总想多出点儿钱,我们就想象不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了——不管美好生活还是恶劣生活。只有基于这种极宽泛意义上的自利,我们才能理解盖茨的慈善事业,菩萨的舍身饲虎。
这些,当然离开自私还远着呢。我听说,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并不在于他寻求自己的利益,而在于他惯常不顾他人的利益。边沁所说的self-interest,指的不是贪婪,而是“开明的自利”。其实,孔子对称义利,倒不是说两者一定互相排斥,而是“见利思义”的意思,他不说富贵如浮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世儒者也说:“苟出乎义,则利皆义也;苟出乎利,则义皆利。”
我们说,面包师傅起早烤面包是为了自利,这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他和妻子一道起早,一个生火,一个和面,这边尚未忙停当,妻子去叫起孩子吃早饭上学堂,顾客登门,有路人,也有熟人,一边付款一边打招呼。有个老顾客今天得空,要了面包牛奶坐到柜台边的小桌上,聊聊天气、邻居、政治。烤面包卖面包不仅是面包师傅挣钱得利的手段,也是他的生活,这种生活中除了挣钱,还有很多别的内容。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是,他不是在卖黑心馒头,他是在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我们各个一心为自己谋利,不仅无法造就一个幸福社会,甚至很难为我们自己带来幸福。
![]() |
陈嘉映 |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