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一纸特许与一纸信誉——画说金融史(13)

2013年08月06日 16:48 来源于 财新网
今日的互联网金融将开辟新时代,倒退三百年,这一里程碑属于纸币,它的创始人是英格兰银行

  【坐而论道】(财新专栏作家 李弘)所有的银行都希望占据垄断高地,在这一点上,皇家特许权的一张纸使英行如愿以偿。1700年以后又有一家银行想分享英行的地位,但最后无疾而终。英行手中还有另外一张纸,这就是纸币。今日的互联网金融将开辟新时代,倒退三百年,这一里程碑属于纸币,它的创始人是英格兰银行。一纸特许,一纸信誉,它们是英格兰银行的靠山。

  特许权就是一种新的政商关系。政府为英行的借款承诺8%的债息,听起来回报不错。但考虑到伦敦城里不少政府贷款有去无回,损失数额甚至达几十万,另外私人借贷利率高达30%,8%的风险回报并不出奇。再说这些贷款是用以支持一位荷兰藉英王与强大的法王争夺海上霸权,谁有胜算?所以英行对政府的支持,亦可以算作是政治的爱国行为。当时英国的“托利党”批评英行与执政专权的“托利党”和国王走的太近,但后来的历史证明,英格兰银行是有政治无党派:它支持任何一届执政府与传宗的王室。有一个故事最能证明富豪商人对王国的忠诚:为安排一笔贷款,1697年英行第一任副行长跑到英法战争的前线面见威廉三世,竟被法国人的炮火击中,牺牲在国王的脚下。

李弘图一

  图1:1730年左右英行的新址,已从小院落变成针线街上的带有希腊柱的大楼,此门脸保留至今。

李弘图二

  图2:罗伯特•沃珀尔(1676-1745)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他的辉格党在1701年以后主导了英国政治。

  当然对王国最重要的支持,还是英格兰银行为英国赢得战争输送的真金白银。实话说来,它提供的却不是真金白银,而是为国王掌玺大臣专门设计的三种支付凭证,它们具有期限、数额,支付方式的灵活性,突破了金属货币本身的制约。英行贷款源源不绝,金融专家直接为国王与王后提供咨询。这些出色的服务与毫无疑问的忠诚,换来王室及政府对它的特许权一次一次的延期。

  1710年,英国出了一道法令,明言在英行特许权存续期内,任何机构与个人在没有得到国会批准的情况下,不准设立合股银行。这成为世界上银行“准入政策”的始作俑者。直到1826年这条法令才被修改。

李弘图三

  图3:第一份特许权文件,现保留在英格兰银行博物馆内,随时可以去观览。

  从此以后,历史紧要关头永远闪现出英行兴风作浪的身影, 而风浪中备受冲击的也少不了英行。1707年法国传来与英国再起争端的消息,对英行历来心怀不满的弗朗西斯•罗斯柴尔德借机掀起挤兑英行的风波。在最危机的时刻,拿出真金白银力挺英行的不仅有英国的贵族、普通存款人、国王的财政部,还有安娜皇后本人:她甚至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奖励到英格兰银行存款的人。就在这次事件后,国王批准再次延长英行特许权至1732年。这样一种亲密的政商关系,是英国君主立宪后一种独特的现象,它延续了伊莉沙白女王一世建立的政府与东印度公司相得益彰的传统,并拓展强化。商业利益、国家利益、王室利益、政治利益,乃至社会利益,在这样一种新的政商体系中各得其所。不要说中国的清王朝没有出现这样一个体系,法国的路易十四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个体系的威力。

李弘图四

  图4:英国著名版画家William Hogarth (1697–1764)描绘的政治选举前的民意调查。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个时代的英国充满戏剧性的变革。

  不过说到此,我们不能忘记英国人在十八世纪发展起来的的自由主义传统。在这样一个体系中,各种不同的机制,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在制约着不同的权力。作为一家私人公司,市场竞争制约着英行,国会也制约着英行。国会也在制约着国王,不经详细审议批准,国王不得向英行增加借款。托利党、辉格党、雅各宾派在国会里互相制约,明争暗斗。英行支配的财富度量着英国海外扩张的空间,伦敦城金融富豪又和传统依靠土地的贵族争风吃醋。没有规划能说清英行的未来,它的特许权在1694到1844的150年间,九次在国会讨论决定是否延续。英行的政治命运始终掌握在政府手中。

李弘图五

  图5:拥有土地的贵族在十八世纪的庄园。贵族的势力当时超过了国王与商人。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暂无排行数据!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