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宅可公私合营
陶然:你提到一个政府通过一个公团的方式来提供住宅,这个是不是所谓的保障性住房?在日本城镇化过程中,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和泉洋人:公团,这是为了接纳到大城市的这些人群而建立的一个核心的制度,一般是抽签制度,抽中的都可以去。日本在战后建了很多的公团,也就是廉租房,但是之后政府发现,我们不需要过多依靠政府去做这个事情,可以让民间的人去做。公团住宅现在从存量来看,大概有三百万户左右,它占到了日本的整个租房量的20%左右,而租房占到了日本所有住宅的40%,也就是40%的房子里的20%是公营的保障性住宅。
浅见泰司:我做个补充。这个公团住宅并不仅仅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日本所谓面向低薪阶层的叫公营住宅,它大概占到整个住宅量的5%左右,这是由政府出补贴,地方政府再给一部分补贴,然后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提供给低收入人群的。而公团住宅是面向工薪阶层的,是提供给在大城市工作的工薪阶层的。
土地财政出路
陶然:中国跟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中国政府掌控的资源里土地事实上是很大的一块,尤其是对地方政府来说,因为中央政府还有资金,有一些规划政策,有一些行政资源,指派官员等等,但是对地方政府来说,土地是它最大的资源,所以它基本上现在是靠圈地,靠尽量推动土地的城镇化来获取城市建设的资金,或者是民生保障的资金。我想问,中国在土地供给由政府掌控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土地供给的合理化,日本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浅见泰司:首先,中国的地方政府因为税收的源泉比较少,所以主要靠土地的卖地收入,这也确实是中国现有的国情,现在中国政府收地的时候价格太低廉了,引起了农民很大的不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地方政府有一个稳定的财源,需要对财税的体制进行改革,否则不能够持续。
在日本,基础自治体像市町村,它一半的税收都来自所谓的固定资产税,也就是房地产税,这是最为稳定的地方税收来源,因为像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所得税,它受经济状况的影响非常大,但是房地产税(保有税)不受经济的影响,所以,对于市町村这样的地方政府起到了支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