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变化
SNA2008的多项改变中,最核心的一项是把研发和其他知识产权产品(IPPs)纳入投资,进而计入GDP。在SNA1993中,研发被当作生产其他产品的中间消耗——企业往往把它记为成本,因而不计入GDP。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研发在最终产出的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以苹果公司的产品为例,iPhone的价值大部分来自苹果公司的设计,中国的生产加工商能拿到的低于最终价值的5%。而iPhone的设计很大程度上需要追溯到iPhone首次推出的2007年以前。这样的例子在现代经济中比比皆是。据OECD统计,将研发计入GDP对于OECD国家GDP规模的影响预计在0.5%到3.5%之间。美国采用新体系后,2012年经济总量3.6%的扩大中,研发一项占到了2.5%。
研发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它未来预期可提供的经济利益做净现值估算;二是计算投入研发的费用之和。第一种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难以操作,因此后者被更广泛采用。然而,对于研发数据的采集,各国情况不一。范德冯称,发达国家有较为完备的研发数据调查,每个国家也会定期公布这类数据。而发展中国家这类数据的统计和发布仍不完备。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刘仕国表示,中国现已常规发布研发经费支出等基础性数据,但尚需加强研发价格指数、研发资本存量及折旧等内容的核算,并提高发布频率。张保罗则指出,中国目前有太多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它们也进行一定程度的研发。这类企业数量庞大,中国的统计部门还很难系统地测算它们的研发支出。
研发之外,其他被SNA2008囊括的两大类知识产权产品为娱乐、文学和艺术品原件,以及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知识产权产品在SNA1993中被称为“无形生产资产”,它中间的许多具有“新经济”的特性。在美国此次把这几个类别纳入GDP之后,它们贡献了3.6%中的0.5%。
这几类知识产权产品的成本比研发往往更难估量。SNA2008推荐的做法是以这些产品的版税估算其价值。然而在中国,知识产权薄弱,诸如音乐、图书,少有版税可言,如何估算对中国会是一个现实挑战。但刘仕国认为SNA2008关于知识产权的核算建议,有助于推进中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某种程度上,知识产权较为薄弱的音乐和图书产业发展缓慢;而版权机制相对完备的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即证明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SNA2008的另一项规定对加工业发达的国家潜在影响较大。新体系规定,加工业,即进口转出口产值计入GDP,将普遍采用货物所有权变更的原则——不再关注货物的实物运动,而是关注产品所有者和加工者对经济的贡献。刘仕国解释,在加工业尤其是来料/来件加工业,料件的所有权没有发生变更,双方的交易仅限于承包方向委托方提供的服务,而非料件的总价值。因此SNA2008建议只计入承包方提供的加工服务,而不计入料件或成品的总价值。
这一改变剔除了已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计入它们活动的部分价值,解决了重复计算的问题。Havinga称:“这一转变对于国际贸易和现代供应链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和香港恰恰是相关研究的领先者,他们会有较强的意愿定期公布此类数据。”然而现实中,“加工业发达国家做出此种调整的动力并不强”,张保罗指出,“贸易总量仍将是一个重要指标,它或许不是一个科学的GDP指标,但仍是一个较好的商业景气度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海运、物流等许多行业的景气程度。”他认为诸如新加坡、香港、中国等加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不会急于改变这一项。
SNA2008在金融领域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是把养老金权益,即国家或企业已承诺的部分计入GDP;在SNA1993中,只有实际已支付的部分被计入。范德冯称这是为了应对全球老龄化加剧,养老金出现缺口的现实挑战。Havinga表示,养老金承诺其实也是政府的负债,尽管还没有实际资金支出。这对于理解政府未来的支出和偿付能力异常重要,但中国现阶段只会对此进行研究,不太可能成为被采用的项目。
鉴于现实操作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联合国统计司承认SNA2008需要被灵活应用。Havinga称,SNA2008并不是一个具有约束效力的法律文件,因此各国有选择地,或是阶段性实施完全没有问题。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需要各国把具体的采纳情况与相关组织进行充分沟通,以让国际社会了解这将带来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