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改革派
蒋洁敏生于1955年10月,山东阳信人,他浓重的山东口音给人印象深刻。在很多接触过蒋洁敏的观察人士看来,58岁的蒋洁敏一点都不像国企领导,做事干练,敢做敢为,执行力强,擅决断。据采访过他的记者描述,他乐于当“讲解员”,常能见到他或对着规划图、或拿着图纸对公司的各种规划项目、油田分布、面积储量等侃侃而谈;各种数据和名称信手拈来。在其任内,中石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飙升至5242万吨。
蒋洁敏从底层做起,大半辈子与石油打交道。1972年他到山东胜利油田,从技术员、作业队队长、副大队长到大队长一步步提升,1980年-1982年到山东大学经济学系工业经济专业学习,1986年-1993年出任胜利油田采油厂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1993年至1994年任胜利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常委。此后在青海石油管理局待了近5年。资料显示,由青海石油管理局开发的青海油田是中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正值储量下跌期,蒋洁敏提出以气补油,将勘探开发重点从石油转向天然气上,令青海成为中国第四大气田,之后在他主导下又贯通了三条输气管道,使青海油田效益翻番。
1999年是蒋洁敏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当年2月,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的马富才,将蒋洁敏从青海调任集团总经理助理。蒋洁敏以上市筹备组组长的身份,参与并筹备了中石油的公司化改革和海外IPO上市。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的中石油连符合上市要求的账本都没有,没有资本回报率的概念,只关注生产了多少油,不关心成本和利润,上市重组几乎是这个超大型国企的一次再造重生。
1999年11月5日,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完成,蒋洁敏出任董事兼副总裁。2000年4月7日,中石油股票在香港证交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跻身世界石油大公司十强行列。“中石油重组,蒋洁敏协调有功,但也因重组裁员得罪了不少人。如果继续呆下去恐怕呆不长,所以上市两个月之后就调任青海省副省长,直到2004年才重返中石油。”在一位接近中石油的人士看来,这一安排在当时有回护之意。
蒋洁敏将其国企改制的经验带到了青海。赴青海任职后,蒋洁敏主抓国资改革,推动当地国资改制,着力提高国企的生产经营效率。
2003年12月23日造成243人死亡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发生后,马富才引咎辞职。2004年4月,已近退休之龄的陈耕担纲中石油集团公司,与其同时上任的,还有集团副总经理和党组副书记蒋洁敏。2006年年底,蒋洁敏全面接手中石油。
蒋洁敏执掌中石油后,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并推进“气化中国”战略。2009年开始的一系列伊拉克油气服务合同大招标,中石油以低价连续中标,一跃成为在伊拉克运营的最大外国石油公司。蒋洁敏在几次招标中都担任了最后拍板的“关键先生”。目前中石油集团产能的40%来自海外。
对于蒋洁敏出任国资委主任,当时一种声音认为,蒋洁敏做过青海省的官员,而且在带领中石油改制、上市、国际化的过程中,敢想敢干,不怕得罪人,勇于承担责任,未来将带领国资委加速改革;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国资委近年已经逐渐变为大型央企的利益代言人,出身中国最大央企的蒋洁敏不会脱离让央企保值增值、做大做强的基本思路,未来央企可能会更加生猛。
出任国资委主任未满半年,蒋洁敏还是在石油行业的巨大利益链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轰然倒塌。蒋洁敏的悲剧再次证明,即使是政商两界精英,也难以逾越这一羁绊。伴随他的那些正反两面的猜想都已成空,问号留待未来的继任者。
同样悲剧的还有本周前些时候落马的王永春、李华林、冉新权、王道富这四位高管,他们中,三人为博士,一人为硕士,均被认为央企中不可多得的专家型领导者。
今年53岁的王永春,祖籍吉林,曾先后任职中石油集团下属的吉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中石油集团人事部主任及中国石油人事部总经理,拥有地质学博士学位。2008年2月,王永春调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2009年8月升任大庆油田总经理、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成为一方大员。2011年4月,王永春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继续兼任大庆油田总经理,并被选为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
在被查前,王永春执掌大庆油田已有四年。王永春在中石油内部被视为新星,讲话也颇有水平。今年3月时任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调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永春曾被视为总经理接班人之一。因为身为中央委员的蒋洁敏离开中石油后,王永春是中石油高管中惟一一名候补中央委员。大庆油田多年来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开发50多年仍然保持4000万吨原油的年产量,去年净利润超过600亿元,今年上半年也达到306.23亿元,为中石油贡献了近一半的净利润。
李华林则于今年7月29日刚被公布获任集团副总经理及党组成员,上任不到一个月即落马,如此变故亦属罕见。
今年50岁的李华林,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硕士,1983年加入中石油,曾任中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中油国际(加拿大)及中油国际(哈萨克斯坦)总经理。2006年7月,李出任中石油香港副董事长、总经理,自2007年起任中国石油副总裁,此后兼任中国石油董事会秘书、昆仑能源董事会主席。不过,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中并未提及他1997年之前的履历。多位接近中石油的人士向财新记者证实,李华林是秘书出身。
“李华林当时被擢升时,中石油内部就颇有异议。”接近中石油的人士对财新记者称。 “可能是秘书出身的缘故,李华林更像是官员,比较官僚,而并不像管理企业的。”一名资本市场人士评论说,“李并不是思维开阔的一个人(Open-minded)。”
而另外两名被查的高管冉新权、王道富,其共同点则是与中石油旗下重要资产之一的长庆油田有关。
今年47岁的冉新权,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摸爬滚打近25年,曾任中石油集团油气开发部天然气处长等职务,2002年4月任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2005年2月出任长庆油田分公司负责人,2008年2月起任总经理。2011年兼任中国石油董事、副总裁,拥有博士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头衔。
王道富曾任长庆石油勘探局开发处处长等职,1999年9月起任长庆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2003年1月任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5月起被聘任为中国石油总地质师,博士。冉新权是王道富在长庆油田的继任者。
王道富、冉新权自2003年以来先后执掌长庆油田十年之久。长庆油田是近年来中石油重点打造的“西部大庆”,油气储量快速增长,每年给国家新增一个中型油田,是中国陆上最大产气区和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原油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从2003年到2007年12月,长庆油田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了年产量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的大跨越,而跃上3000万吨/年和4000万吨/年的台阶,更分别只用了两年,去年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折合油当量再次创造4504.99万吨的历史新高,一举超越大庆油田4330万吨,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油气田。依照储量和产量双双快速增长的业绩考量,王道富、冉新权居功不小。
不过,两任总经理在长庆油田内部口碑不佳。就在8月27日16时50分新华社发布冉新权被调查的消息前,长庆油田职工内部短信息已经满天飞。
在长庆油田贴吧里,当日上午10点许,即有冉新权落马的消息,欢呼者甚众。一名长庆油田的员工说:“今天长庆油田召开干部大会,估计主要内容就是换领导和整风行动,冉把长庆油田搞得乌七八槽的,使劲地上产,可以说达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表面上看加速了长庆的发展,实际上加速了长庆油田的衰落,对几万长庆人及其后代来说,这绝不是什么好事⋯⋯希望总公司能派一员得力干将,放慢脚步,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合理开发和利用好长庆的油气资源,造福于十几万长庆职工及家属。 ”
另外,近年来长庆油田与陕西、甘肃等油气田所在地也时有不愉快。延安和榆林先后曾有官员和政协委员公开表示,长庆油田在当地开采资源,享受了一切优惠政策,并从价格高涨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却只向地方交纳少量的城市建设费、土地征用费、教育费附加,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远远小于地方企业,特别是拒不执行水土流失补偿费等地方政府依法制定的各项收费政策,比如2009年至2012年长庆油田分公司欠缴靖边县水土流失补偿费3.88亿元。与此同时,在矿权争夺、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与地方时有摩擦。2009年甚至发生长庆油田护矿队与靖边县公安部门的冲突,共有26名当地公安人员和9名长庆员工受伤。
中石油官网显示,中石油集团曾在8月24日(周六)组织党组成员去西柏坡参观学习。
据知情人士透露,王永春也参加了党组会。但次日,上述四人就被调查,但消息直到周一、周二才被陆续公布,中石油内部对事件亦感突然。
而在这次参观学习中,中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吉平提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正派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不走“邪路”,不闯“红灯”,不吃“禁果”,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也有香港资本市场的人士透露,部分涉案高管原本有计划来香港参加近期的中期业绩会和管理层路演,但临时被取消。
消息人士称,四名中石油高管所涉及的问题指向,可能是利用职务之便受贿、贱卖国有资产等,“这四个人可能既有交集,又各有各自的问题”。
“针对中石油的此次行动,凸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他说。中石油事件是开端还是结束,现在恐难定论。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垄断行业的反腐大幕已再次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