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如何从美量宽退出中受益

2013年09月06日 17:59 来源于 财新网
美国经济回暖有利于全球复苏,量化放松退出也有助于缓解早前过于担忧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中国或许能从量化放松退出中受益

  【战胜市场】(专栏作家 沈建光)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越加明朗,美联储量化放松政策的退出也基本确认。但受此影响,近一个阶段全球资本动荡加剧,资金撤离东南亚国家回流美国迹象明显,印尼、印度成为重灾区,汇率大幅下滑,且股市与债市面临抛售,市场恐慌,这是否是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前兆?

  与普遍悲观的预期有异,笔者认为情况或许没有那么糟糕,相反,美国经济回暖有利于全球复苏,量化放松退出也有助于缓解早前过于担忧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中国或许能从量化放松退出中受益。

  当然,短期资本波动在所难免,但考虑到当前发展中国家基本面比1997年金融危机之时已有明确改善,预计不会出现太大风波。而从长远来看,要想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冲击,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亚洲国家,持续推进经济改革以释放自身增长潜力仍是不二选择。

  美国经济回暖本质上有益于全球经济复苏

  毫无疑问,由于五年来美国不遗余力地坚持财政和货币的刺激,政府负债100%GDP及两轮量化放松后还继续实施了"扭曲操作"及"无限量放松"的抗危机举措,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态势已经十分坚实。

  具体来看,经济增长方面,近日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BEA)修订后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为2.8%,比早前数据向上修正了0.6个百分点,显示自去年以来,美国经济不仅有所复苏,且态势相当强劲。就业方面,7月失业率降至7.4%,创2008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美国房地产市场作为危机的“俑者”也逐渐回暖,使得本轮经济复苏看起来更加稳固。

  受经济增长向好,且失业率下降的影响,美联储量化放松退出也已提上日程。从近日公布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来看,尽管所有FOMC成员均认为缩减量化宽松措施(QE)规模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但部分官员表示缩减QE规模的时机即将到来。市场普遍判断美联储最早或于今年9月便减少原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且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在2014年中期结束。

  当然,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转好的不止是美国,欧元区经济摆脱衰退,显然是更大的惊喜。特别是,受益于德法的良好表现,二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3%,为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从而结束了欧元区成立以来历时最长的经济衰退。而9月底的德国大选中,预计默克尔获得连任的可能性较大,这对强化欧元区经济前景是个利好。但欧元区就业问题仍旧严峻,6月月欧元区失业人数仍创下历史新高至12.1%,值得警惕。

  而日本方面,受安倍经济学的影响,日本经济与企业信心也有所提振,除个人消费外,由于日元贬值、股价走高,企业收益改善,二季度企业设备投资转为同比增长,7月失业率也有所降低。另外,近日日本央行对这对国内经济形势的评估从“持续缓慢复苏”上调为“已缓慢复苏”,显示该国经济已重回复苏轨道,这对长期饱受通缩的国家而言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形势转好,特别是美国复苏态势稳定是个积极迹象。而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经济复苏与量化放松退出提上日程也应该从积极方面解读。

  一方面,这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与恢复出口。数据显示,7月中国出口已由负转正。8月官方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2%,是今年4月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同时,8月集装箱运输高频数据显示在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改善的推动下,欧洲航线、北美航线均环比有所提高。笔者预计,在海外经济转好、早前国内促进贸易便利化、保证进出口稳定等措施陆续落实之下,下半年中国出口有望延续反弹局面

  另一方面,美国量化放松退出也有助于缓解对中国储备资产安全的担忧。毕竟当前中国3.5万亿的巨额外汇储备中,有七成左右是美元资产,早前美元贬值不可避免的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缩水,同时,也为配置外汇储备资产增加了难度。例如,尽管当前中国已拥有1.3万亿美国国债,但鉴于外汇储备不断攀高,中国不得不继续增持美债,遭到了市场的质疑,而这其实透漏出的是中国的尴尬处境。从这个层面来讲,美国货币政策回归谨慎,对中国是有利的。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