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大众电影:无比虚假,又无比真实

2013年09月07日 19:28 来源于 《财新周刊》
《中国合伙人》仅仅用基于单薄的成功学的、狭窄的个人经验来试图言说时代,使得影片更像是连环画般的展示。

《小时代》:底层对权力的想象

  如果说《中国合伙人》混淆了梦想,那么《小时代》还不仅如此,它甚至混淆了空间。空间永远端坐,任由人心装扮。

  在多年前,青春文学还不是如今的样子,那时候,我们只谈青春的懵懂;然而今天,青春文学进入了“小时代”。小时代,只是小号的时代,而并不代表细致的个体描述。这里面的人物生活已经静止,稳定的男女关系,还有稳定的世界观。这只是角色年轻化了的中年伦理故事。这是个不懂装懂,扮着深沉,揣摩人生的闹剧。华丽空洞的语言试图言说点什么,可最终仍旧是虚无。就像那里面的空间——那座城市,真的是上海吗?

  这也是对权力的想象,来自底层充满憧憬的想象。这是对金钱主义毫无保留的膜拜,愿意倾其所有完成这场祭祀。用鲜活的肉身,换取填补空虚的那些物质。只要能被暂时填满,哪怕再多的幻想和不切实际都无关紧要。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飘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这种伤感如此强烈,以至于必须用物质来填补这里的缺口,只要能让这成人世界的童话得以延续。“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虚弱的幌子,被风一吹,甚至不用风吹,缓慢走动几步就是一盘散沙。”《小时代》具有这种黑童话的气质,这种巨大的悖反让人无所适从。这是时代神经质的一部分:对物质主义深信不疑,又不愿放弃自我幻想。外表努力扮演着还未长大的孩子,行为上却完全受成功原则左右,在成人的逻辑里游走。在“正确”的时刻,毫不犹豫地选择所谓强者的事业。

  这不得不让人重新想到《中国合伙人》的逻辑,在本质上,两者惊人的相似。这条路上的逻辑复杂,黑与白都被卷进了逻辑链里,而逻辑的两端豁然写着“威权”与“沉沦”。

  对《小时代》的批评,如果聚焦于技术层面,是难以找到症结的。《小时代》被厌恶与被膜拜的东西,恰恰彰显出当代社会的矛盾。“无所适从”正是当下时代的痛楚。中国梦-美国梦、小时代-大时代、个体-集体、物质-精神、威权-民主、暴力-非暴力,这是个要逼人发疯的时刻;更别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的纠结还更加真实残酷。如今,电影扮演了这个角色,无比虚假,又无比真实。

  《小时代》用自己不自知的方式,言说了时代,丈量了小与大之间的差异。这是一种沉沦的力量,身为时代的奴隶也有权利享受一种快感。然而电影本该指向自由,并且决意与威权划清界限。电影的道德不是大与小,而是真与假,不是静止,而是行动。《小时代》如此静止,好像一座泥潭,可年轻的心怎么会永远困于此处?时代真实的刺痛将迫使人惊醒,“活下去”,并不仅仅指苟延残喘,它也迫使人寻求质的改变。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