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瑞福林:危机本不该发生

2013年09月12日 15:38 来源于 财新网
前美联储副主席瑞福林说,我希望我们学会关注系统性的风险,勿使借贷标准恶化,避免主要金融机构出现过高的杠杆率

从危机中学习

  财新记者:总的来说,你认为美国金融系统从此次危机中学到了什么?

  瑞福林:我希望我们学会关注系统性的风险,勿使借贷标准恶化,避免主要金融机构出现过高的杠杆率。我希望我们都学会了这些,但是,这有一个过程。

  财新记者:金融危机是否改变了美国人理财、购物方面的观念?

  瑞福林:这是一个笼统的问题。抵押贷款市场的确有所改变,银行愈发不情愿放贷,对借款人的偿还资质及首付要求都有所提高,也摒弃了所谓的“诱惑利率”(teaser rate),这种利率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问题之一。这些改变都很好,但基本情况是否有改变,大的金融机构有无改进,这些仍不清晰,我们还在继续监管。

  财新记者:一份关于美国人的报告称,金融危机前后,美国人对“美国梦”的看法有所改变:过去,美国人认为“美国梦”就是买房,但现在,他们情愿租房,而非买房。金融危机是如何改变美国人这些想法的?

  瑞福林:有一点得明确,美国的住房拥有率一直很高,约三分之二的美国居民拥有住宅。危机前,房市景气时,美国人的住房拥有率从约65%上升至约69%,目前这一比率有所下降。我不会夸大住房拥有率的变化对美国人价值观的影响。

  财新记者:很多人认为欧洲的金融系统恢复慢于美国,你赞同吗?面对危机,你觉得为什么美国能做得比欧盟好?

  瑞福林:美国经济相当有活力,这为过去很多次的冲击所证明,包括这次的经济衰退。我们没有欧盟面临的一些问题。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经济体债务高企,这些国家都不是欧元区最强的成员。面对危机,作为一个未被充分验证的联盟,欧元区一直挣扎于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毕竟,美国是一个统一的大经济体,资源可以顺畅地流动。欧元区则不然,它仍是一个货币联盟、消费者联盟,但联盟中,各国的经济状况很不同。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