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退耕还林等待重启令

2013年10月18日 08:10 来源于 《财新周刊》
涉及中国2.44亿亩耕地命运的退耕还林政策,迟迟未明朗化。是重启还是继续暂停?

粮食安全争议

  粮食安全,在近几十年的中国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命题。这种争议左右和影响了土地、城市建设、外贸等诸多重要领域的政策走向。如前文所述,退耕还林工程的走向也受到波及。

  然而,退耕还林并没有导致粮食产量减少。相反,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的运用,粮食单产逐年攀升。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退耕还林工程区粮食总产量2010年比1998年增产5213万吨,退耕还林并未造成粮食减产。与此同时,非退耕还林六省市却减产1795万吨。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院士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25度以上陡坡地,原来就不属于基本农田,在这些地方退耕还林不会对粮食生产产生大的影响。统计显示,中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九连增”。

  事实上,中国学界主流学者近年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已有了质的改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丛书2013”新书发布会上指出,该中心近年提出“实施全球农业战略,构建一个立足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程国强解释称,具体来讲就是立足国内、全球供应。立足国内,就是在国内保口粮,主要保证小麦和水稻。全球供应就是对非口粮型的农产品,可以建立全球性的网络来供应。

  程国强说,中国几十年来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要求自给率高达90%以上,甚至要到95%。“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谷物的自给率达到80%,但是现在食物自给率不到30%,那我们就有一个问题,这样的自给率粮食是不是安全的?”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财新记者,防范粮食危机与粮食自给不能划等号。

  李国祥指出,粮食自给率下降不一定会导致粮食危机。目前中国粮食的核心问题是管理好粮食安全的风险,因此不能只盯着进口量的多少,也不能单纯看自给率。

  周鸿升则告诉财新记者,国土资源部最近对全国耕地详查结果显示,全国目前有20亿亩基本口粮田。也就是说,即使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也并不影响国家之前提出的18亿亩耕地红线。

  业内识者早已指出,中国不应只盯着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也同等重要。

  周鸿升也指出,四川芦山地震后,当地将退耕还林纳入其灾后重建规划;泥石流重灾区甘肃舟曲,每年安排七八万亩陡坡地的退耕还林。这些地方认识到,灾害的发生与生态环境恶化息息相关,只有修复自然生态,老百姓的生活才有安全。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暂无排行数据!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