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稿】郭有明的宜昌“遗产”

2013年12月21日 08:29 来源于 财新网
郭有明随着“宜昌速度”在官场步步高升,又迅速陨落,留下宜昌麻烦不断
资料图: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

  【财新网】(记者 任重远) 2013年11月27日,来自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消息称,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3天后,郭被免去领导职务。他成为中共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13位省部级官员。

   现年57岁的郭有明出生于湖北随州,出身于湖北水利系统,2000年由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转任宜昌市委副书记,后任宜昌市长、市委书记等职,从2011年8月起兼任湖北省副省长。2012年七八月间,郭有明卸任宜昌的职务,作为副省长分管湖北省国土、农林水利、扶贫、三峡办、南水北调以及移民等领域。

   据多方信源证实,郭有明案发可谓十八大后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的一项成果。宜昌市一位企业家告诉财新记者,中央巡视组6月份到宜昌时,当时走访企业有数十家,也曾到他的公司核实线索。有群众反映的部分内容,即和郭有明有关。

   湖北省反贪系统一位人士则向财新记者透露,郭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他任职宜昌期间。

   主政宜昌时郭有明为人低调,但办事坚决,尤重视招商引资。他常亲力亲为跑项目,甚至多次带领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到招商企业就地办公,强调“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

   2008年郭有明任市委书记后短短三年间,宜昌GDP翻番,从2008年的1043.13亿元升至2011年的2140.69亿元。“宜昌速度”引发广泛关注,也得到包括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在内的多位上级领导肯定和表扬。

   但2012年,郭有明任内宜昌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三峡全通”)几乎全面停产,近百亿元债务压顶,“宜昌速度”代价显露。

   2013年9月,中央第二巡视组组长杜德印向湖北省反馈巡视情况时称,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个别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方面,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片面的政绩观,在经济发展中不能很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郭有明落马前后,其大学校友、近年来在宜昌投资颇多的广东商人余鸿之也被带走协助调查。这意味着除片面政绩观外,也可能存在利益输送。该案尚在党纪调查阶段,郭有明的宜昌“遗产”,仍待时间慢慢盘点。

   从水利干部到地方长官

   1978年春季入学的郭有明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其就读的武汉水利电力学院(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1982年郭有明毕业时,被分配到湖北省水利工程三团,任技术员,三年后升任副团长。1989年5月,郭有明任水利工程三团团长、党委书记。1993年,转任省水利厅政治处主任、人事劳动处处长。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位水利专家告诉财新记者,“这位先生(郭有明)对水利似乎并不太感兴趣”,他在水利厅的任职,似乎更多欲借此做跳板,走仕途之路。他很早便已成为省里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也在寻找机会外放任职。

   郭有明在水利厅工作期间的几位同事则对他印象不错,认为他专业方面并无问题,也踏实肯干。1996年8月,39岁的郭有明升任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成为班子成员中最年轻的一个。

   1998年长江洪水期间,郭有明被派往灾情最为严重的洪湖地区担任救灾参谋。两年后,为配合三峡水电站建设,宜昌市需要一位懂水利的干部负责协调工作,湖北省委组织部找水利厅沟通,想调郭有明过去。时任水利厅厅长段安华向财新记者回忆说,他当时比较支持郭到地方上去锻炼,将来回来可以接他的班。2005年底,段安华临近退休时,郭有明已升任宜昌市长一年多。

   据一名与郭有明接触颇多的宜昌媒体人士回忆,郭有明为人比较低调、务实,长年穿一件白衬衫,天冷时套件夹克。重要场合穿西装时,也不是高档品牌。郭有明不抽烟,酒量也不大,不打宜昌流行的“血流”麻将。

   但郭有明的另一面是坚决、干练。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还提到一个例子,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有一次郭有明乘车外出,看到前面一辆出租车的司机抛下垃圾,马上赶上前去将车拦下,让对方把垃圾捡回去。并让司机记录下将车牌号码记下,给交通局局长打电话。随后,各家出租车公司都通报了这一事件,并组织司机们分批学习。2011年12月,宜昌市入选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

责任编辑:秦旭东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