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其他

疯狂的泵车

2013年11月12日 11:07
T中
造假质疑不断、逾期率上升、表外风险依存,三一、中联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政策市”受益者,正想尽一切办法消化“4万亿”以来激进销售累积的风险
news 原图 日本大地震期间,应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要求,三一重工向日本支援一台62米泵车,参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冷却作业。杨毅/CFP

未来挑战

  尽管去年四季度三一重工曾出现了亏损,不过向文波并不太担心:“过去几年,刺激计划造成了超高速发展,代价不小。但这个行业没有替代性危险。”

  他和詹纯新同样认为,实际GDP达不到两位数,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虽然二季度显示出缓慢复苏迹象,但8月以来下游情况未见显著改善。由于天气及季节性因素,汽车起重机、挖掘机及混凝土机械工作小时数环比下降,复苏力度仍然较弱。市场普遍预期两家公司达到今年的销售目标有很大压力——中联重科的全年目标是营收550亿元、三一重工则是净利增长10%。同时基于对宏观经济复苏的谨慎预期,目前,中联重科A股对应2013年市盈率为7.5倍,只略高于5.5元的每股净资产;三一重工为10.9倍。

  面对饱和的市场,向文波给出的答案是国际化。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海外销售占比近25%,不过其中一半来自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后的并表。同时,三一重工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在5月提出复盘策略,制定各项费用的管控标准,财报显示三项费用确实下降明显。

  詹纯新给出的答案是多元化,他在6月18日的股东大会上称,中联将向重卡、农用机械、环卫设备、金融服务扩展,未来工程机械只是其中一个板块。

  中联上述高管认为,如果行业2014年能走出谷底,消化风险不成问题,但如果明年仍处于谷底甚至进一步下行,风险还需要严加控制,所以现在提出的是“严控风险没有时间点”。

  无论是战略转型,还是消化已然出现的市场风险,或许都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而从对政策利好的依赖转向对市场真实需求的理性判断,则需要对这个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息息相关的“政策市”有清晰的认识。

  显然,经历了超常规发展之后,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需要消化已然存在的客户逾期风险,同时还要维持发展,并渐进转型,加大国际化与多元化,可谓三重挑战。■

  本刊记者吴静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导航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最新封面报道之二|出口重激活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评级 “美丽大法案”首轮投票不利

商品房现售制讨论升温 如何完善相适配的融资制度

炒美股要征税?律师解读境外投资收入缴税范围与标准

徐小庆|关税冲击下人民币何去何从?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相关文章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