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政治”才是最大的“讲政治”——美国大选观察(六)

2012年09月18日 11:36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标签: 看美国大选
   不“讲政治”,才能让人民相信政府机构能够真正履行公众信托;而着眼于短期内“讲政治”,反而会在长期内丧失执行公权力的信誉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吴谦立)上周四,美联储宣布开始实施QE3。对于伯南克实施的QE2、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以及这次的QE3,我都是强烈厌恶的,因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也许各有不同之处,但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问题都不是货币政策能够解决的,实施这样的政策对于经济的正面影响极其微小,但是却极大地扭曲了金融市场分配资源的渠道,因此有百害而最多只有微利。

   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在伯南克的权力范围之内不算出格的举措,因为按照上世纪70年代末国会通过的有关法案,美联储的功能在于维持价格稳定、提升就业率,目前通货膨胀还没有到达通常认为的警戒线2%,而失业率还远远高于一般认为的自然失业率。

   纯从经济层面看,现在未必就立即需要QE3。伯南克选择现在就采取行动,很大的原因在于今年是大选年,如果现在不做,下面一次会议就是10月23日至24日,离选举日太近,那时再采取行动就有偏向某个候选人之嫌。

   国内有人评论说伯南克此举是因为罗姆尼曾经表示如果当选,绝不会在伯氏任期期满时继续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因而拼命为奥巴马造势。这种说法有违常识。

   首先,虽然伯氏贵为一把手,但他并没有当初格林斯潘后期那样能够左右整个货币政策委员会意见的威望。货币政策委员会由总行的理事以及一些分行行长组成,所有决策需要成员表决。虽然他也许能够通过一些小事情给予总行的理事一定的影响,但是效果有限,而对分行行长们他就更加鞭长莫及了,这些人是只会低头顾及自己辖区内的“小局”,绝不会抬头顾大局的——事实上反对他政策的分行行长们一直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大加挞伐。而货币政策会议的记录是要公布于众的,伯氏最多只能在会议进程、主导讨论走向时施加一定的影响,他是无法随心所欲地一手遮天的。

   其二,即使上面的说法成立,伯氏就不怕奥巴马卸磨杀驴吗?要知道,现在美联储的二把手就是“又红又专”的珍尼特•叶伦(Janet Yellen):既是民主党人,又曾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美联储旧金山分行行长,并且担任二把手以来已经充分显示出掌控全局、政治上游刃有余的能力。

   其三,选举期间候选人的许多话是当不得真的。就在宣布QE3的这一天,我在某个会议上亲耳听共和党的某位策士说即使罗姆尼当选,届时也未必会换掉伯南克——这种事情连我这个“被入党”的自由人士都知道,伯氏作为共和党目前少数几个占据联邦政府内“省部级”职务的资深人士会不明白?

   国人有这种认识上的失误是因为还不习惯政府部门应有的行政中立概念。作为货币政策的制订、执行机构,美联储在制度上必须保证做到行政中立,因此虽然一把手由总统提名、任命,但是其任期长达七年,超过总统的四年,这样设计就是为了能够上任后不受行政部门的约束,同时他还必须时时到国会报告其对经济走向的看法,并且向议员们解释自己政策的合理性。

   事实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强烈地依赖于它的中立性。因此历史上,美联储一直认真地看待这种中立性信誉的建立和维持。上世纪80年代,沃尔克(Paul Volcker)为了降服通货膨胀,不顾美联储成立以来遇到的最大政治敌意而一再提升利率,直到1981年6月把短期利率提升到21.5%;2000年大选后,格林斯潘已经发觉经济有走下坡路迹象,但是不敢有所动作以免沾染上为何选前不行动是否因为偏向某候选人的质疑,而是宁可一直拖到2001年元旦之后,再采取没有召开正式的货币政策会议即断然降息的霹雳举动。

   其实,不仅是美联储这种法案上明确要求行政中立的机构如此,即使处于总统“直接领导、指挥”下的部门也不遑多让。1992年,老布什因为经济议题而输掉大选。但是,投票日刚过,商业部公布的数据就显示美国的就业形势已经回升。许多人为老布什感到惋惜:如果这个数据早几天公布,说不定真会扭转选情。依商业部收集、公布就业数据的程序来看,他们肯定在公布前几天就应该明白形势已经好转,但仍然按照既定日期公布数据。

   明白这个道理对于理解我国目前股市为何一蹶不振就比较容易了。现在这个局面的造成当然有许多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想当年,只要面临重大日期、重要事件,总会发布一些利好消息,至少也得通过党报发表社论刺激股市上扬,造成普天同庆的气氛。真不知时代是否在进步:以前有皇帝的时候,万岁爷尚且知道在普通百姓的吉庆日子里,自己得降尊纡贵地与民同乐,怎么到了现在,反而要老百姓贴钱贴银子地跟着凑热闹了呢?

   2009年初,我看到副总理视察金融机构一再要求基金经理们“讲政治、讲大局”的报道时,感慨我们的领导真敢提要求啊,就不怕基民们看到这些报导而逃之夭夭吗——我把钱交给基金,却原来基金经理们不执行管理基金的职能为我的利益考虑,相反个个以国家领导人自居只考虑“国家大局”?

   不“讲政治”,才能让人民相信政府机构能够真正履行公众信托;而着眼于短期内“讲政治”,反而会在长期内丧失执行公权力的信誉。君不见,那些“空调”股市的把戏再也玩不下去了么?

   不“讲政治”才是最大的“讲政治”,这大概是公共行政学里最大的“辩证法”吧。■

更多报道详见:看美国大选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