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回顾这场有关基尼系数的争论,我们有以下几点结论和感想。
第一,对于西财项目估计的基尼系数,我们质疑主要针对其估计结果的准确性。该项目负责人不仅主张其调查数据具有全国代表性,而且一再宣称其基尼系数的估计结果是真实可靠的,也是合理的。根据对该项目样本量、抽样方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讨论,我们认为西财调查数据不仅不具有全国代表性,而且样本偏差和收入低估等问题带来了其基尼系数估计值的明显高估,起到了误导公众的效果。
第二,我们仍然认为,与西财的估计结果相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更为可靠。对此,我们需要再次强调: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国民统计局的基尼系数没有问题,其低估问题也是存在的。而西财的基尼系数如此之高,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因为其住户调查收集到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灰色收入(尤其是非法收入),而是其抽样缺陷和收入核算不准确所导致的。
第三,说到我们质疑的动机,从《再回应》可以看出,甘犁教授似乎认为我们质疑的原因是“因为采取了与官方调查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结论,…”。如果甘犁教授真的这样认为的话,那就错了!我们既没有兴趣、更没有义务为国家统计局的任何统计进行辩护,而且我们有长期质疑中国官方统计的经历(我们收入分配课题组,从一开始进行收入差距估计时,就采用了与国家统计局不同的收入定义,估计出了与国家统计局不同的收入差距结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赵人伟、格里芬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对西财调查数据及其基尼系数的质疑,完全出自学理辩伪的需要和学者自身的责任感。长期使用纳税人的钱从事收入分配研究,我们有义务让纳税人了解我们研究的真实情况,或者说“真实的中国”。我们为中国收入不平等居高不下感到忧虑,我们期待政府在改善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做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改善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状况尽微薄之力,但不希望看到通过不真实的“研究成果”来渲染公众的不满情绪。我们希望甘犁教授也是如此,更希望我们与他的分歧仅仅是学术观点的不同。
岳希明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李实为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