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雅安札记

2013年08月04日 12:05 来源于 《财新周刊》

  回到地震。这次抵近观察,救灾全过程还算从容、有序,毕竟经过了汶川“5·12”大地震,有了经验。不过,重建是个大问题。不像五年前汶川灾区,重建工作有各省市对口支援,以至于一些地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到了奢侈的地步。除此还要快,因为雨季就要来了。

  都知道雅安“三雅”:雅女、雅鱼、雅雨。雅女者,雅地美女如云也;雅鱼者,产于周公河,冷水细鳞,脑藏宝剑,味极鲜美也;雅雨者,若是闲情逸致,便可说:“雅女肌肤膏脂也,心智机理也;远古天漏,女娲拣石补天之地也。”

  雅安素有“天漏”之称,大地震之后,就没有那么美妙了。请看方志提供的数字:雅安城区年均降水量1774.3毫米,最多的1966年2367.2毫米,年均降水量在长江流域城市中居首位。1959年8月12日暴雨量达339.7毫米,连续23小时38分,为全省最高记录。这几年,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以后,雨水渐次减少,但也比其他地方多得多。

  5月12日上午,我在芦山岗下看见奇异天象:太阳被一个七彩圆环围在正中。当地人讲:“彩虹围日长江水。”是说这种天象预示着要发大洪水。灾区重建要赶早谋划。

  有都江堰市的朋友帮忙,我带着碧峰峡镇和柏树村、七老村的镇村两级干部,一行七人考察都江堰市向峨乡和棋盘村的灾后重建。

  向峨乡是汶川“5·12”大地震的重灾区。地震不久,我去现场踏勘过。镇治所在地,除了一个刚修好的医院,其他夷为平地,惨不忍睹。据公开报道,向峨乡死亡人数439人,其中向峨中学学生遇难327人,教职工遇难16人。棋盘村遇难28人,其中学生23人。聚源镇好好的,聚源中学却捂进去好几百学生。

  学校建筑质量之低劣,学生伤亡数字之巨大,是汶川“5·12”大地震的一个大疮疤,是中国人的耻辱。这里最敏感的话题就是“学校”和“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介绍当时灾情,都江堰人无不哽咽。

  在上海市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对口援建的基础上,向峨乡完全变了:观景台、居民住宅小区、猕猴桃种植基地、茶叶种植基地……向峨乡的乡长、副乡长,棋盘村党支部书记、村长,都江堰村镇银行董事长、监事长等,都出面接待我们,难兄难弟见面,自是一番热情。

  向峨乡与碧峰峡镇,柏树村、七老村与棋盘村,分别结成了友好乡镇和村庄。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雅安灾区重建,要请都江堰人到雅安来,引进经验、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帮助雅安人少走弯路, 以更长远的眼光,规划、建设一个崭新的乡村。传统农业的搞法,没有出路。

  有史以来,康边、蜀地,分属两个地理单元。康巴藏区出来,进了雅安,才算是真正到了汉区。羌、藏、彝、汉杂居之地,且雅且安。以此命名,你就知道旧人骨子里想些什么、追求些什么了。

  近些年在康区打工的小木匠、小泥瓦匠,呼啦啦地带回了许多康巴姑娘,柏树村就有50多个藏族姑娘嫁过来。村子里常能见到个子高挑、身材挺拔、面貌黝黑的混血孩儿了。村子里行走,老远能听到康巴姑娘的歌子。藏汉杂居,给这个阴柔极致的区域注入了阳刚之气。

  网友周褶褶雅安地震后重读我的《四川人》,在微博里说:“它像四川人的约翰福音,一再叩响:‘我们祈愿,悲悯因它的沉重落入地里,像麦子般生长出希望来。只因,落地的麦子不死。’”

  这一福音,送给雅安人,也送给我自己——断续生活在雅安的青年、中年,将会是老年的我自己。

卢跃刚

  卢跃刚,祖籍四川雅安。1958年出生。《中国青年报》主任记者,曾任中国青年报经济部副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特稿部副主任、《冰点》周刊副主编。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报告文学《以人民的名义》《大国寡民》《长江三峡:半个世纪的论证》等。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暂无排行数据!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