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说说功效主义

2013年06月23日 16:42 来源于 《财新周刊》
面包师傅起早烤面包是为了自利,这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最重要的是:他不是在卖黑心馒头,他是在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在各种道德理论中,传知最广的是功利主义或功效主义。我们平常说某某人“功利主义”,不是在谈理论,意思无非是说他自私自利,事事都为自己谋利,乃至于惟利是图而不择手段。“功利主义”这种道德理论却不是这个意思,这种理论固然认为人是从自利出发的:人都追求自己的快乐或幸福,逃避痛苦和不幸,但终极的功效不是一个人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是全社会幸福总量的最大化。为了获得全社会的最大幸福总量,一个人很可能要放弃点儿自己的幸福。这么一来,这种理论说到头来不是主张人应当自私自利,倒有点儿主张利他的意思。这一理论的创始人边沁是个著名的改革家,推动了多项社会改革,尤其注重改善穷苦人的生存环境。为了不把utilitarianism这个词错当成“自私自利主义”,我们不妨把它译作“功效主义”。

  说到翻译,功效主义常用的几个概念,翻译起来都有点儿麻烦。一个是happiness,有时翻译成“幸福”,有时翻译成“快乐”,但在汉语里,快乐和幸福并不是同义词。再一个是interest,既可翻译成“利益”,又可以翻译成“兴趣”或“兴趣所在”。利益和兴趣这两者有时得分疏有时又合一,我不计较名利一心画画,这时兴趣和利益两分,但你妨碍我画画即是损害我的利益。

  Utilitarianism这个词的词根是utility,意思是用处、有用、功效、功用、利益之类。“功效”这个提法,意在强调行为的后果,对峙于惟动机论——有些道德理论强调动机、良心、原则,认为只要我用心良善,只要我按道德律令做事,我就是道德的,我的行为产生什么后果,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甚至全无所谓。例如,康德主张,不得撒谎是一条不易的道德准则,即使我对歹徒说实话会伤及无辜,我也不可说谎。功效主义反对这样只讲原则不讲后果的主张。

  但单说功效,并不能成为一种主义,因为必须先有目的,才能确定什么手段有功效什么手段没功效。你要从魏国到楚国去,北向而行,你马快、费用足、御者能干,结果反倒离目的地更远。功效主义在突出效用之外另有关于人类目的或人类善好的设想,只不过在它看来,这个目的显而易见,无需多论——善好就是全社会最多的幸福,最少的痛苦;所谓功效者,就是实际上能够促进人类获得最大幸福的手段。当然,这只是粗略说法,在功效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每个环节后来都有反复校正,形成很多彼此未尽相同的精致版本。

  功效主义是一种主要的道德理论,思想界难免会对它十分关注,从各方各面对它加以批判性的考察,指出它包含的种种疑点。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哲学随笔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