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持续得太久了
财新记者:美国在危机后求变,但是,量化宽松(QE)政策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美联储一反预期地在9月维持了债券购买规模。在你看来,这一政策的持续是否健康?
拜尔:应该说,美国在危机后求变的道路上只走了一半。孔子曾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担心过去几年极具进取性的货币政策,是在为下一次危机埋下种子。2008年危机爆发时,我们不想重复大萧条时的错误,开启了QE,伯南克成了英雄。但是,这一政策已经持续得太久了,这就像让已经醉酒的人再小啜一口。有迹象显示,我们正在重启危机前的经济繁荣模式,这是不可持续的。
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后果是什么?低成本的信贷鼓励了借贷行为,惩罚储蓄行为。因此,资产泡沫正在膨胀,股市正在快速上涨,这也是我们在危机之前看到的现象。伯南克在5月暗示即将缩减购债规模后,股市快速下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则在6月到8月间几乎翻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QE政策在支持股市的飞速上涨。
这段时间还出现了无比奇怪的现象:披露不好的就业数据后,股市反而上涨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意味着美联储会继续延迟退出量化宽松。这就是现在市场的状况。
财新记者:面对这样的市场,美联储是不是应该更坚决一点?
拜尔:不管采取什么政策方向,美联储都应发出更明确的信号。我个人的看法是,目前为止的言论都太过含糊不清。我希望看到美联储明确提出一个退出时间表,如每季度削减2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并把这一计划付诸行动,进而在一段时间内完成退出。要做什么就说什么,现在需要这样的明确性。除非出现重大的危机,否则没有理由继续这一政策。
美国、包括全球经济体都应该明白,QE这类刺激政策对于经济体健康程度的影响。五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拥有大量现金,却不愿意重启投资。这当然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但也与大环境密不可分。在目前宽松货币政策下,企业管理者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值多少钱。他们审视股市对企业的估值,但无法弄清楚其中有多少来自其自身价值,多少来自美联储的超宽松政策。所以,企业高管们确实有理由谨慎,但这产生了恶性循环,没有投资,也就没有就业扩大。
此外,持续越来越久的低利率环境造成金融资产通胀,而往往是相对富有、高收入的人群有能力持有金融资产,这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衡。
财新记者:耶伦副主席最近被提名,几乎肯定将接任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很多人认为她属于鸽派,她的领导下美联储很可能继续QE政策。你对她接任和可能的政策怎么看?
拜尔:她是个能够深思熟虑的人,也很谦和。尽管她对于就业状况异常关心,但她也充分意识到货币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扩大就业。另外,相比其他人,她更倾向于以规则作为决策基础,同时也会在政策执行上有更大的确定性。
不管我是否同意她的货币政策立场——显然我是有不小的担忧,但我认为她会持一个开放、包容的态度,对不同政策立场都认真考虑。而且不管她采取怎样的政策,她都会对政策方向作更清晰的沟通。
财新记者:在QE政策继续的这段时间内,有什么手段可以减少其副作用?
拜尔:如果要继续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确保监管机构能够有效地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过度行为。在美国,我已经看到一些诸如危机前的非理性繁荣行为,在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滋长。如果QE继续,我认为监管者必须开始运用一些宏观审慎政策手段,强制金融机构持有更高的资本,强化放贷标准,如更严格的贷款价值比(Loan-to-value Ratio,指贷款额与抵押品价值的比例)。在零利率环境下,我们需要这些工具来减少过度行为。■